共融公園仍有塑膠遊具?中市府:階段性淘汰
臺中美樂地計劃更新塑膠遊具獲好評,市府今年度目標改善52座共融公園、3座新闢公園。(盧金足攝)
臺中市共融公園計劃獲好評,但市議員指出,市府去年推動49座,海線只4座佔8.1%,質疑海線民衆是二等公民?也憂心塑膠遊具繼續存在;建設局強調,有些塑膠遊具還堪用,檢查安全先保留,待增設共融設施進行階段性淘汰,目前全市公園兒童遊戲場共556處,預估2021年全數改善完成。
市議員王立任、張玉嬿、謝明源、邱素貞、陳淑華、蕭隆澤、林祈烽、賴佳微、江肇國等人關切兒童遊戲場安全性,抨擊市府檢測遊具材質牛步化,且共融公園出現城鄉差距,還有家長在議員臉書反映,海線缺乏共融公園,爲讓小孩體驗舟車勞頓跑到市區。
議員指出,有的公園改善後,仍充斥塑膠與罐頭遊具,友善公園標準減分,建議市府應該讓臺中的公園要有適齡、挑戰性、設施多、設計多元化等特色,重視孩子的需求。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公園改善數量依城、山、海、屯平均分配,今年海線地區預計改善7座,妥善考量在地特色及使用者需求,打造從幼童到長者,乃至身障朋友都能開心使用的公園,營造符合生態永續的綠地。
針對既有遊具處理方式,陳大田強調,改善過程中,有些塑膠遊具尚可用,檢查安全將保留,在添置共融設施後,展開階段性淘汰,營造優質的公園。
至於海線地區的公園,建設局說,去年已改善大安區頂莊公園、沙鹿區三鹿公園、梧棲區情人公園,增設無障礙空間、修繕兒童遊具等,外埔區也新闢1座龍鳳公園,提供健康安全的使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