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解讀三中全會決策部署: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吳琦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7月18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發佈。

全會回顧了已經取得的成績,並明確了下一步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以及做出系統化部署所涉及的制度體制建設。

全會公報發佈後,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多家公募基金解讀全會決策部署,共同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

公募基金普遍認爲,全會安排了宏觀經濟政策、經濟體制改革、財稅改革等多個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的方向和工作要點,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推進改革和發展的指引。全面系統的改革,保證了經濟的平穩發展,同時對於高質量發展的結構特徵提供了制度的保證,這是系統性收益的來源,是確定的制度紅利,是投資者最看重的價值投資的藍海。

對多個領域的改革

做出具體安排

全會對多個領域的改革做出了具體安排。

全會提出了七個“聚焦”,即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

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博時基金認爲主要是完善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圍繞高質量發展建設一系列產業發展體制機制,重視宏觀調控體制優化、建立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

全會還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並對上述三個領域的改革做出具體安排。開放相關制度建設得到了更多重視。主動出擊並塑造良好發展環境還體現在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構建更有效的國際傳播體系、完善涉外國家安全體制以及深化外事工作體制等安排上。

全會在政治、文化、社會民生、生態文明領域也有較多新的安排。比如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等。

華南一家公募基金表示,在宏觀調控制度體系方面,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是未來五年改革重點。對於短期宏觀經濟環境,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全會公報從戰略的高度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強調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爲我國未來幾年經濟體制改革等多項工作提供了指引,提升了全國人民對於經濟增長的信心。

投身科技引領

經濟騰飛的浪潮

全會公報的要點包括了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質量發展、教育、科技、人才、宏觀調控及政府治理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全會公報前半部分深度刻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路徑,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指出,這對投資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從公報本身來講,魏鳳春重點指出具有三點意義。第一,全會強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意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包括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科技創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全面系統的改革,保證了經濟的平穩發展,同時對於高質量發展的結構特徵提供了制度的保證,這是系統性收益的來源,是確定的制度紅利,是投資者最看重的價值投資的藍海。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特的現代化道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保持社會穩定和國家的獨立自主是最大的前提。這一目標的實現,無疑會對投資環境及政策導向產生重要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投資佈局的邊界,是對投資風險和收益最大的刻畫。第三,新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指導思想。這是對投資佈局的全局性指引,無論對宏觀、產業還是資產佈局都指明瞭清晰的路徑。

落實到具體的投資領域,魏鳳春指出,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是本次會議的亮點之一,新型舉國體制強調政府在科技領域的引導作用,將會帶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投入。投資者可以關注與新型舉國體制相關的產業和企業,如高端製造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可能會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將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投資者可以關注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如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技術等。同時,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也可能帶來投資機會。

魏鳳春認爲,需要明確教育、科技、人才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投資者應該具備長期投資的視角,關注那些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行業和企業。這意味着耐心資本將成爲新時代詮釋價值投資的主力軍。

上述華南公募基金表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較爲重要的一項,明確了需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此外,圍繞高質量發展,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制度部署。

變革投資思維

迎接新時代科技革命

“國家重大會議中通常會涵蓋對整體經濟的預測,對不同行業的下一階段展望以及對未來重點政策的揭示。”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表示,正如過往多次經驗所展示的那樣,在國家重大會議後,投資者會對市場充滿信心。在具體的投資方向方面,國家近幾年重點聚焦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投資者可以通過關注新質生產力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即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壯大現有新興產業並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在這三方面對投資方向和策略做出一定的選擇。中國的未來發展一定是高質量的,以科技創新爲重要導向的。

爲迎接新時代的科技革命,魏鳳春認爲需要改造傳統的投資思維和方法。

一、在經濟增長範式、結構保持不變的時期,經濟增長、企業發展都遵循特定的榮衰規律,投資者的認知確實不用太多考慮範式轉換帶來的影響。但是,制度的變遷已經開始了,不僅需要低頭拉車,更需要擡頭看路。

二、以技術革命爲主線的“大變革”時代,舊的範式已經失效了。首先要對抗的就是價值投資崇尚的“均值迴歸”理論,以及價值投資者對於這套理論的執迷。均值迴歸失效的根本原因在於,技術革命會使得代表舊經濟秩序的企業破產、消亡。

三、儘管創新是增長的關鍵,但創新帶來的機會仍然可能會被傳統的投資者所錯失或誤解。投資者需要關注顛覆性創新的領導者、推動者和受益者,並由此來確定大規模的投資機會。

四、制度大變革過程中,市場經濟會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企業家將會成爲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這是投資佈局重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