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yes on China丨專訪星展集團企業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主管陳淑珊: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信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何柳穎 深圳報道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全會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作爲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窗口,我國國際貿易正取得積極復甦。根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從貿易伙伴看,上半年,我國與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貿易總值爲3.36萬億元,增長10.5%,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5.9%。

“2023年,中國東盟貿易總值爲6.41萬億元人民幣,這與全球逆全球化的趨勢正相反。全球貿易在減少,而東盟和中國的貿易關係在不斷壯大。同時,中國—東盟3.0版正在取得顯著進展,尤其是在兩個領域。一個是數字經濟,另一個是綠色經濟。”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星展集團企業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主管陳淑珊強調稱。

在國際貿易中,人民幣被更頻繁地使用,這有力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向前發展。在陳淑珊看來,“只要中國繼續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只要中國開放其資本市場,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債券市場,或者發展數字支付等,多種渠道都能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於中國的經濟動能,陳淑珊尤其看好新經濟產業的發展。她稱,“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正專注於新經濟產業,比如綠色經濟。中國在綠色技術等新技術、新經濟方面取得跨越式發展,同時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我認爲這也是中國與許多東盟國家合作的絕佳領域。”

她表示,中國經濟將穩步復甦。“我認爲我們需要看到房地產市場需要觸底,需要看到消費者信心回升,需要看到資本市場的復甦。如果我們能看到所有這些,這將是積極的進展,”陳淑珊強調。

中國-東盟貿易持續強化

《21世紀》:在星展銀行的佈局中,中國佔據什麼位置?目前星展銀行在中國有哪些最新計劃?

陳淑珊:就GDP而言,中國如今是亞洲最大的國家。當然,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是亞洲大國,我們在這些國家也有業務。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不斷髮展,大中華區是我們在新加坡以外的第二大業務區,這是我們業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這部分業務每年都能實現強勁的兩位數增長。

《21世紀》: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談判正在取得積極進展,你如何看待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合作發展?

陳淑珊:正如你所說,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正在取得顯著進展,尤其是在兩個領域。一個是數字經濟,另一個是綠色經濟。

2023年中國東盟貿易總值爲6.41萬億元人民幣,這與全球逆全球化的趨勢正相反。全球貿易在減少,而東盟和中國的貿易關係在不斷壯大。

我看到巨大的機會在於,中國正與不同國家建立不同的貿易連接,比如印度尼西亞。我常說印尼是綠色資源超級大國,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一些鎳礦。而中國是綠色科技強國,將中國的綠色技術與印尼的鎳礦資源相結合,我們可以爲亞洲和世界創造出繁榮的綠色經濟。因爲鎳對電動汽車電池很重要,世界對鎳的需求很大,這是其中一個例子。

我們也看到中國與馬來西亞的貿易正在三個領域加強連接。第一是數據中心,第二是物流,第三是高端製造業。這些領域的發展都很吸引人。

同時,目前許多中國公司將新加坡作爲國際樞紐,比如國際融資樞紐、國際知識產權樞紐。他們會在新加坡設立區域貿易中心,通過新加坡連接世界其他地區。

多渠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21世紀》: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國和東盟取得了哪些成果?

陳淑珊:我看到的一個現象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在貿易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已成爲世界第四大活躍國際貨幣。第一是美元,第二是歐元,第三是英鎊,第四現在是人民幣。這表明人民幣在貿易和支付中的使用正在不斷增加,這也意味着中國公司在海外有更多的供應鏈佈局。

我們看到現在中國與中東有在跨境貿易等方面有許多合作,當然 我們也繼續看到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增長。

要讓人民幣真正成爲國際儲備貨幣,需要繼續推動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人民幣的流動性要更高。我看到這其中具備長期潛力,但我認爲確實會需要一段時間。

《21世紀》:在你看來,美元仍然是世界主導貨幣嗎?

陳淑珊:美元仍然是主導貨幣,這也受益於它的高利率,目前美國的利率現處於歷史高位,人們正在持有更多美元,因爲無風險收益率超過5%。顯然,這是一個通過無風險方式獲利的好貨幣。

但由於我剛纔提到的,中國與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增加,人民幣越來越多地被用作貿易結算貨幣。同時疊加地緣政治因素,現在有一種趨勢是不再單純依賴一種貨幣,人們希望擁有多元化的貨幣池。這個貨幣池包括人民幣,也可能包括其他貨幣,我認爲這需要平衡。美元仍然會佔據主導地位,這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但同時也需要更多元化的貨幣體系。

《21世紀》:在建立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一些困難嗎?

陳淑珊:我認爲面臨的困難是可以克服和解決的,我不認爲這些困難是不可逾越的。正如我所說,現在你可以直接兌換,至少星展銀行可以幫你完成人民幣和印尼盾之間的兌換,其他貨幣也存在這樣的直接兌換需求。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人民幣在中東國家和中國之間的結算被大量使用,這也是一個增長領域。所以只要中國繼續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只要中國開放其資本市場,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債券市場,或者發展數字支付等,多種渠道都能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21世紀》: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改善中國與東盟的金融合作?

陳淑珊:我認爲政策的清晰、透明和長期穩定性很重要。首先,讓人們知道人民幣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這很重要。

例如,我們剛剛獲得批准可以進行人民幣對印尼盾的直接兌換,這很關鍵。因爲現在有很多中國公司在印尼開展業務,若人民幣和印尼盾可以直接兌換,將能爲他們節省大量資金。否則,他們將需要通過另一種貨幣進行兌換。隨着這種雙邊貨幣互換的案例越來越多,人民幣的使用和人民幣國際化也會隨之發展。

其次,中國在數字支付和數字網絡方面非常先進。當消費者來到中國時,他們能夠將信用卡綁定到微信支付、支付寶等中國錢包,或者也能在中國使用海外錢包,這些都會鼓勵更多的消費流動。

伴隨着貿易流動、消費流動的加強,資本市場流動也在加強。如今人民幣的借貸成本較低,公司可以通過發行熊貓債券來借貸融資。在使用熊貓債券時,他們可以考慮通過交叉貨幣掉期,將其轉換爲美元或其他貨幣。如果有能力將這些資金轉移到境外,這也會爲人民幣創造更多的資本市場供需。

我認爲中國與東盟的金融合作存在很多機會,無論是在消費者支付方面,還是在貿易結算、數字支付等方面。

“最重要的是信心”

《21世紀》:如今金融環境並不樂觀,對於中國的財富管理,你觀察到了哪些新變化?

陳淑珊:我認爲中國民衆的財富管理正日漸成熟,他們現在希望有一個安全的財富管理夥伴,比如安全的銀行、能夠承受風險的銀行。現在安全變得重要,10年前,他們可能不會考慮銀行需要更多安全;但今天,他們都在關注銀行的安全性、留意這家銀行是否能夠長期發展。

中國人在資產配置方面也更加成熟。過去的配置可能非常集中,也許只集中在房地產或者科技公司。現在他們意識到集中投資會導致非常高的波動性,而在很高的波動性下進行槓桿操作,你可能會遭受巨大的多市場損失,導致投資難以持續。

所以我認爲經過過去幾年的市場調整,中國人的投資選擇已經比以前成熟,更加有風險意識,也更加關注交易對手的風險。他們變得更加成熟和謹慎,他們希望擁有一個更具流動性的全球多元化投資組合。

《21世紀》:中國今年設定了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關於中國的經濟增長,你有何看法?

陳淑珊:我對中國的創新持積極態度,尤其是在綠色科技方面的技術創新,比如大灣區的新能源汽車。我認爲在房地產方面仍有一些不確定性。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信心。消費者的信心很重要,我們需要看到市場中的活力與信心。中國消費者信心增強,他們纔會願意消費,纔會願意投資,比如購買更多的房產、增加國內消費等。

信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形勢觸底反彈,復甦跡象時,信心就會出現。復甦的跡象可能是以股市好轉的形式出現,也可能是房地產市場觸底反彈,市場出現更多的流動性等。

我看到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無論是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將一些過剩供應用於建設公共住房提供給一些低收入羣體,或是完成待完成的項目、促進銷售等。而這需要時間。

而我看到最鼓舞人心的跡象顯然是,在新經濟領域,無論是國營企業、私營企業還是其他企業,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正專注於新經濟產業,比如綠色經濟。我看到中國在綠色技術等新技術、新經濟方面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我認爲這也是中國與許多東盟國家合作的絕佳領域。

整體而言,我認爲我們需要看到房地產市場需要觸底,需要看到消費者信心的回升,需要看到資本市場的復甦。如果我們能看到所有這些,這將是積極的進展。

(實習生李斐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記者:何柳穎

監製:朱麗娜

編輯:胡慧茵 朱麗娜

設計:黃丹虹

視頻製作:袁思傑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