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建築、李天鐸攜手打造「耕心冉冉」 詮釋「會呼吸的建築」新設計

圖、文/耕建築提供

誰能夠詮釋什麼是「會呼吸的建築」?大概只有建築大師李天鐸才做的到,住在綠意盎然的天母優越地段,感受陽光、空氣、水的自然循環,演繹出高品質的生活質感;耕建築近期公開銷售的「耕心冉冉」雖然是改建案,但不受容積率限制,盡情運用巧思打造優質空間,讓整座建築基地充滿生氣的居住氛圍。

▲「耕心冉冉」外觀合成示意圖。

隨着都市城鎮的打造,放眼望去盡是充滿水泥鐵窗高冷冰感的大樓,佈滿在那都市叢林中,然而,逐漸缺少生命力的冰冷都市在近幾年開始有越來越多「綠建築」的誕生,耕建築團隊自 2006 年成立以來,專心致力「都市更新」、「危老改建」,自詡爲這塊土地上的「農夫」,耕耘這片土地、耕耘這個城市,種下居住的建築種子,達到永續的概念;2024 年耕建築最新作品「耕心冉冉」將座落在天母早期發展的正核心地段,由建築美學推手李天鐸親自操刀,打造一座「會呼吸的建築」。

耕建築董事長黃張維表示,早期臺北市有 70% 以上的老屋,在這些歷經 30 年歲月、 4~5 層的公寓中,大多都有居住安全的疑慮,沒有電梯、逃生設備,甚至是防火巷,都普遍的存在在這些老舊公寓,當時政府也致力於推動「都市更新 」,但在 2012 年發生的「文林苑」案件後,態度開始轉爲保守,導致都更程序時間拉的更長,形成都更黑暗期,直到 2017 年《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終於迎來三讀通過,才該都市更新產業再度燃起希望,耕建築身爲都市更新的拓荒者,18 年來,一路以來參與各項都更危老的實務經驗,已習慣以同理心溝通、耐心等待、爲住戶設想,共創雙贏的規劃,完整將都更與危老的冰冷法條化爲溫暖人心的產業。黃張維說「取得住戶信任,勝過千萬句說服」,很感謝一直以來對耕建築團信任的每一位住戶。

▲耕建築董事長黃張維。

「耕心冉冉」基地面積約 430 坪,屋主爲醫生世家,長期居住於此地,因爲家中人口越來越多不敷使用,興起改建的念頭,開始尋求專業且可量身打造的建商,創造並實現居住上的需求,中間歷經不少建商前來提案,最終由耕建築團隊以熱情和專業取得屋主信任,透過整體視覺規劃建造規劃地上 6 樓、地下 3 樓,總戶數 24 戶,約 60 坪的格局,由知名建築師李天鐸親自操刀,運用他國際觀的視野,再加上對這塊土地的深度瞭解與掌握,共設計出 8 個模型,嘗試在這塊基地設計能夠發揮最大的能量與可能性,最後才選出會呼吸的建築「耕心冉冉」。

黃張維表示,天母本來就具備自然的外在環境,且爲低密度別墅區,較高品質居住環境的「住二」,整棟建築不需消化過多容積率,讓建築本身有更高的可塑性;建築本體以十字劃分,打造單層 4 戶,並透過立面內凹的開口設計,創造出戶戶四面採光的條件,因此,「採光」是最大的賣點之一,從外在到內觀,戶與戶之間透過逃生梯隔開,逃生梯同樣大面開窗,以設計出最佳的通風采光條件。

▲「耕心冉冉」戶戶四面採光。

藉由陽光的照射跟空氣通風的流動,讓水氣保持平衡,這就是最適合人居住的環境,有了陽光、空氣、水的調節,再加上每一戶至少 2 至 3 個陽臺所種植的植栽,形成光合作用,讓氧氣在居家環境中流動,對於人的身、心、靈有着極大的影響;整棟建築除了橫向的植栽,還有垂直綠化的功能,「耕心冉冉」把 24 小時不間斷的空調系統帶回來,把綠的感覺重新再帶到建築裡。

「臺北市稀缺的不是豪宅尺度,而是與城市共好,與自然共生的生活高度」黃張維如此期許!有錢或許可以買的到面積、坪數,但這裡的環境是買不到的;不少藝術創作者、演員、導演、建築師、醫生等行業都對這裡讚賞有佳,這裡很需要對生活品質高要求和生活品味的住戶,一起做鄰居,感染耕心冉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