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浪費或節儉?研究證實:5歲就能看出來,與父母無關
▲生性揮霍還是節儉?研究指出5歲就能看出端倪。(圖/記者張一中攝)
美國密西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孩子5歲時就會對支出、儲蓄有特定的情緒反應,而且這將轉化爲現實中的行爲,並反映他們未來長大後的消費習慣。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情緒反應和消費行爲並非模仿或來自父母親。
密西根大學人類成長及發展中心研究員史密斯(Craig Smith)表示,「揮霍-節儉量表」(Spendthrift-Tightwad Scale)長期被用來測量成年人消費時所帶來的情緒反應。從中可以發現到,精打細算的人在花錢時,往往會感到痛苦;而揮霍無度的人則因缺乏相關情緒牽制,容易不知節制且負債累累。
爲此,研究人員也替兒童打造了一份量表,以此詢問225名孩童,分析他們花錢、儲蓄時的情緒反應,並將結果發表在「判斷與行爲決策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實驗中,研究者將1美元(約新臺幣30元)發給所有參與實驗的孩子,讓他們選擇購買玩具或存起來。結果發現生性揮霍的孩子儘管不是很喜歡玩具,依舊傾向把錢拿去花掉,而生性節儉的小朋友,即便很喜歡玩具,仍傾向把錢省下來。
史密斯指出,若要預測一個人的消費和儲蓄習慣,情緒反應不僅可以成爲有效指標,還能用來預測實際的消費行爲,即使父母約束孩子,情緒仍是真實的。
另外,這項實驗同時也對孩子們的家長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小孩子的消費傾向和家長並不存在顯著或直接的關聯。
史密斯說,年幼的孩子雖不具備消費能力,但及早了解孩子對消費的情緒傾向,有助父母對生性較揮霍的孩子儘早進行教育,好讓他們培養正確的金錢觀,並瞭解過度花費可能帶來的後果。至於消費情感是先天還是後天、又受到什麼樣因素影響而形成,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