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發佈2025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預計到2030年,80%人類將每天與智能機器人打交道【附人工智能行業前景】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全球權威的信息技術研究與諮詢機構Gartner發佈了2025年企業機構需要深入探索的十大戰略技術趨勢。這些趨勢不僅涵蓋了人工智能(AI)的必要事項和風險,還涉及計算技術和人機協同等前沿領域。Gartner研究副總裁高挺(Arnold Gao)指出,追蹤這些趨勢將有助於IT領導者以負責任和合乎道德的方式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

一、代理型AI(Agentic AI)

代理型AI通過自主規劃和採取行動來實現用戶定義的目標,爲實現能夠分擔和補充人類工作的虛擬勞動力帶來了希望。Gartner預測,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代理型AI自主做出,該比例在2024年還爲零。代理型AI的目標導向型功能將打造出適應性更強、能夠完成多樣化任務的軟件系統。

二、AI治理平臺(AI Governance Platforms)

與此同時,AI治理平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作爲Gartner不斷髮展的AI信任、風險和安全管理(TRiSM)框架的一部分,AI治理平臺使企業能夠全面管理其AI系統的法律、道德和運營績效。通過創建、管理和執行負責任的AI使用策略,解釋AI系統的工作原理,並提供透明度,AI治理平臺有助於建立信任和問責制。Gartner預測,到2028年,採用綜合AI治理平臺的企業將比沒有這類系統的企業減少40%與AI相關的倫理事件。

三、虛假信息安全(Disinformation Security)

虛假信息安全是一個新興技術類別。該技術旨在系統地辨別信任度,確保信息完整性,評估真實性,防止冒名頂替,並追蹤有害信息的傳播。隨着AI和機器學習工具的廣泛可用性和高級狀態被用於惡意目的,企業面臨的虛假信息事件數量預計將持續增加。Gartner預測,到2028年,將有50%的企業開始採用專爲應對虛假信息安全用例而設計的產品、服務或功能,而目前這一比例還不到5%。

四、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後量子密碼學能夠保護數據免受量子計算解密風險。隨着量子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廣泛使用的幾種傳統加密技術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爲了應對這一挑戰,企業必須有更長的準備時間,採用後量子密碼學爲敏感或機密信息提供強有力的保護。Gartner預測,到2029年,量子計算技術的進步將使大多數傳統的非對稱加密技術變得不安全。

五、環境隱形智能(Ambient Invisible Intelligence)

環境隱形智能通過成本極低、體積小巧的智能標籤和傳感器來實現。這些傳感器能夠提供大規模、經濟實惠的追蹤和傳感服務,長遠來看將無縫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2027年,環境隱形智能的早期示例將主要解決當前問題,如零售庫存檢查或易腐貨物物流等,通過實現低成本的實時物品追蹤和感知來提高可見性和效率。

六、節能計算(Energy-Efficient Computing)

在可持續性方面,節能計算成爲企業的重要考量。隨着碳足跡成爲大多數IT組織的首要考慮因素,計算密集型應用如AI訓練、模擬、優化和媒體渲染等由於能耗最高而可能成爲企業碳足跡的主要來源。預計從2020年代末開始,將出現一些新的計算技術,如光學、神經形態和新型加速器等,這些新技術將被專門用於特殊任務,並顯著降低能耗。

七、混合計算(Hybrid Computing)

新的計算範式,正在不斷涌現。混合計算是結合不同的計算、存儲和網絡機制來解決計算問題,能夠幫助企業探索和解決問題,使AI等技術能夠突破當前的技術限制。混合計算將被用來創建比傳統環境更高效的變革性創新環境。

八、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

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也是未來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利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技術,以數字方式增強物理世界。將實體和虛擬體驗之間的交互提升到一個新的級別。在未來5~7年內,空間計算的使用將通過簡化工作流程和增強協作能力,來提高企業效率。Gartner預測,到2033年,空間計算市場將從2023年的1100億美元增長至1.7萬億美元。

九、多功能機器人(Polyfunctional Robots)

多功能機器人能夠執行多項任務,正在取代專門設計的特定任務機器人。這種新型機器人的功能性能夠提高效率和投資回報率(ROI),並可以與人類一起協作,能夠快速部署和輕鬆擴展。Gartner預測,到2030年,80%的人類將每天與智能機器人打交道,而目前這一比例還不到10%。

十、神經增強(Neurological Enhancement)

神經增強利用讀取和解碼大腦活動的技術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這項技術能夠使用單向腦機接口或雙向腦機接口(BBMI)讀取人的大腦,在人類技能提升、下一代營銷和提升表現這三個主要領域具有巨大潛力。神經增強將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幫助品牌瞭解消費者的想法和感受並增強人類的神經功能,從而獲得最佳的結果。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30年,30%的知識工作者將通過BBMI等技術提升自己的能力,並適應工作場所中AI的崛起。而在2024年,這一比例還不到1%。

目前,人工智能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這些新興技術趨勢等將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雖然與美國存在差距,但已穩居世界第一梯隊。政府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政策扶持,如投資基金、稅收優惠、算力補貼等,爲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人工智能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生產發展中廣泛應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程度不斷深化,涵蓋了從規劃到生產、從設計到營銷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了信息的更深層次生產與整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加工和應用,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注入了強大動力。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區域分佈情況

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的區域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其次是山東、福建、四川、湖北等省份。就人工智能產業鏈代表性企業的區域分佈而言,北京、江蘇、上海、廣東和浙江的企業分佈相對較爲全面,涵蓋了上中下游的代表性企業。在這些地區,北京擁有寒武紀、百度集團、海天瑞聲等龍頭企業,廣東省有騰訊控股、大族激光、雲從科技等領軍企業,上海則有商湯科技、蔚來集團、科大智能等代表性企業。

應用層參與企業多,競爭激烈

我國人工智能行業主要以應用層企業爲主,與基礎層和技術層相比競爭更爲激烈。在2200家人工智能骨幹企業中,基礎層企業僅有53家,佔比爲2.41%。這些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中提供基礎硬件設備和數據服務。而技術層企業有273家,佔比爲12.41%,主要從事包括核心算法、開發平臺等在內的關鍵技術的研發。與之相比,應用層企業佔比高達85.18%,達到1873家,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集成和場景應用。

人工智能作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核心產業,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創新的關鍵驅動力。國家“十四五”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4-2029年期間,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202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提前實現《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元的規模目標。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