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我下班回家只看到孩子在玩手機,眼睛都要瞎了!
#護苗有我2023#
前言
高考完,難得孩子放鬆,就沒打算管他。
誰知道,這就是個得寸進尺,每次下班回家,都只看他玩手機。
家務不幹,飯不煮,天天就牀玩手機。
在飯桌上,想問孩子幾句話,拉近一下親子間的距離。
只見孩子低頭盯着手中的智能手機,似乎完全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也就只會幾句:“嗯,嗯,知道了。”敷衍了事,然後又投入到手機裡的世界。
有時候,真的氣不過來想直接把他手裡的手機摔爛。
真是氣死我了!!!!
眼下,由於電子產品的快速普及,孩子們沉迷於電子遊戲和短視頻已經成爲了一個普遍現象。
雖然我們也擔心這樣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但是孩子們卻並不見得這麼想。
這樣的畫面恰好反映了現代社會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孩子們沉迷於電子產品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
而這一切從大人們的無所作爲和不分時候地使用電子產品開始。
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緊迫性,並付諸行動。
晚晴鴉片到現代手機
作爲一個不斷髮展的社會,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地演變,從小時候滿山跑到如今的人手一臺電大屏手機,娛樂的方式不斷地在改變。
然而,電子產品的娛樂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可避免,但我們應該時刻警惕過度娛樂的危害性。
正如中國清朝政府禁菸,但由於百姓無法瞭解菸草的害處,最終導致禁菸失敗一樣,現代人沉迷於手機和網絡遊戲中,同樣的也會給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人的娛樂方式也同樣娛樂至死。
按到底說,大人還會因爲各種瑣碎事,對玩手機這個娛樂方式還是能保持一定節制。
但準備到暑假的學生們,捫心自問作爲父母的你們,認爲自己孩子面對手機的誘惑。
他們能保持幾分理智呢?
有人說,今天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很多孩子說,他用手機不是爲了娛樂,而是爲了學習。
但我覺得如果缺乏監督的自律,大多數都會變成對自我的放縱。
這一張圖片,可以很好地解析了我的觀點。
一個小男孩在專心地讀書,正當他看到手機的屏幕突然亮起來時,他機智地放下了手機。
可是,當屏幕再次亮起時,他再也無法抗拒手機的誘惑,拿起手機便再也沒有放下了……
手機成爲困擾孩子學習的最大絆腳石。
每個成年人都有過成長的過程,我們自己當年又有多少人能控制住自己呢?
何況現在的孩子們,都是在物質優越的環境下成長,面對如此之多的誘惑,想自律談何容易?
暑假是孩子墮落最快的時候
大家看到這個新聞是不是感到很可怕,一個花季少年,居然玩手機玩到智力下降。
最後還癱瘓坐上輪椅。
據醫生介紹,小趙出現了無法行走的情況,需要依靠輪椅行動;同時智力下降到了僅有兩三歲的水平,甚至無法認出家人的面容。
除此之外,他還出現了多種精神症狀,比如用頭撞牆、行爲失控、臉部抽搐等。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手機遊戲和網絡遊戲的過度消耗,已經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醫生分析認爲,小趙是得了一種叫做免疫性腦炎的疾病,誘因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
然而,深入分析後發現,過度沉迷於手機遊戲便是導致小趙病情出現的主要原因。
值得慶幸的是,小趙聽從醫生的建議接受治療並獲得了康復。
雖然他這個病情屬於個例,但誰能保證自己的孩子長時間玩手機不會變成第二個小趙?
如果大家覺得玩手機會得這個免疫性腦炎的疾病太過遙遠
那玩手機降低視力是不爭的事實了吧?
陝西一名男子經常在熄燈後使用手機,但最終出現短暫的視覺喪失現象,經過就醫,診斷結果爲眼中風。
醫生指出,這種情況通常是長期對手機的依賴所致。
患者在就醫後,當地醫院對其進行了 4 小時的治療,最終使其視力得到了矯正。
如果不是治療及時,他這眼睛就廢掉了。
據研究發現,若視網膜缺血時間超過 90 分鐘,感光細胞將無法逆轉並造成壞死
如果時間超過 2 小時,視網膜將出現萎縮,即便隨後恢復血液供應,視力也較難恢復。由此可見,治療眼中風就像治療腦中風一樣,十分緊急。
一個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何況孩子?
在牀上把燈一關,躲在自己被窩裡刷手機。
瘋狂玩手機導致孩子暴力
2017年,一段溫州高中學生暴打母親的視頻在網絡上廣爲傳播,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據悉,這名學生和母親一起去眼鏡店配眼鏡。但他一心想着玩手機遊戲,長時間沉迷於虛擬世界中。
母親在結賬時無意間擋住了他的手機屏幕,突然中斷了他的遊戲進程。
此時,孩子一下子爆發出極度暴躁的情緒,發泄到母親身上,對她進行了殘暴的打擊。如果當時店員不能及時介入,恐怕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這樣的事件令我們感受到青少年沉迷於手機遊戲的可怕之處。
逐漸喪失了正常的心智健康,竟向母親發起了暴跳如雷的攻擊,實在令人痛心。
這也充分地證明了沉迷於網絡遊戲所帶來的身心健康威脅,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而產生的暴力行爲,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而在實際中,防範措施更顯緊迫。
長期玩手機導致學習成績差
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沉迷於手機可能改變的不僅是其行爲習慣,更可能影響其未來的命運。
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身邊一個例子:一個農村男孩通過努力考上本地的重點高中,讓全家歡欣鼓舞。
小明因爲班裡的同學都在用手機,而且老師也說有手機交流比較方便,也可以查閱資料學習。
他回家就和父母溝通,給他買手機,還承諾不會影響學習。
父母看着孩子大了,而且社會也不同了,孩子確實需要一臺手機。
然而,有了新手機的小明,他很快就失控了。
然而,暑假期間,小明接觸到手機網絡遊戲後,享受到和同學們一起開黑的快樂,便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晚上不斷玩手機,白天上課打盹,成績也一落千丈。
儘管身高1米8的他是父母的心頭肉,但他不聽勸阻,甚至拒絕上學,說要去打職業比賽,最後在高二時只能輟學回家。
然而幾年過後,網友又回帖了,提起小明的近狀,他沒提太多,只是說他在廣東的工廠裡當流水線工人。
這一現象令人深思,手機遊戲和網絡遊戲可能對年輕一代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這一趨勢正逐漸浮出水面。
其實,我覺得這並不是手機的錯,因爲手機只是娛樂的一部分。
在我們小時候,也沒有手機,但同樣有相對應的代替品,讓我們娛樂至死。
歸根到底這就是娛樂和自律的對抗
這種娛樂,我給了它一個名稱:無效娛樂
當你沉浸於其中的時候,它對你的傷害就像無聲的毒藥,一步一步地蠶食你的身心健康。
而等你覺察到時,你或許已經被網癮纏繞,無法自拔。
正如美國作家尼爾·波茲曼在其暢銷書《娛樂至死》中所呈現的那樣:
“摧毀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排斥的事物,而是我們所熱愛的。”
在社會學家芭芭拉的八年底層調研中,她發現:
越是居於底層的人,越容易拿娛樂來逃避現實,比如電視劇、電遊等;
越是居於高層的人,越能夠用補充性的方式來尋求快樂,例如腰馬、閱讀、學習等。
娛樂是好的,但成癮就毀人不倦。
千萬不要高估孩子的自控力,也不要輕視無效娛樂的危害。
請不要讓一時的放縱變成孩子終生的遺憾,當負責的父母,我們需要採取全面、有效的措施,幫助孩子走向健康成長之路。
無效娛樂背後是教育缺失
許多家長認爲手機是害了他們的孩子,認爲不應該給孩子買手機。
但在我看來,手機只是一個工具,教育的缺失纔是關鍵因素。
在當今時代,孩子接觸手機是遲早的事情,圍堵孩子沉迷手機的嘗試是不現實的。
爲了避免孩子沉迷於手機、網絡遊戲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需要採取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當然,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不給孩子提供手機或平板電腦。但是這種方法可能會在未來帶來非常糟糕的後果——孩子反彈。
基於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我得出了兩條經驗:多樣化的生活體驗可以擺脫簡單乏味的生活,不斷獲得成功體驗可替代不斷重複的失敗體驗,這是預防網絡遊戲成癮的兩把鑰匙。
在指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設備方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我們建議家長們採取多樣化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有不同的干預措施:
例如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多種不同的活動和樂趣,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替代單調乏味的生活方式,從而預防遊戲成癮的發生。
在實施干預措施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把握度的原則,不要過於強制孩子,避免導致孩子的反感和牴觸。
其實我說再多也沒用,作爲家長的你們應該要重視和孩子的溝通,不然把自己當成父母。
要和朋友的身份一樣去對待孩子,如果孩子要玩遊戲,你就和他一起玩,但這個尺度就自己好好把握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