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網紅打卡,這纔是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無論是出國還是在國內城市中游覽,博物館一定是值得被列入計劃表裡的、不可多得的好去處。

因爲博物館讓人們相信:

如果想了解一個城市,可以從走進一座博物館開始。

如果想了解一個時代,更不能錯過博物館裡的寶藏。

但是在參觀博物館時,我們時常稀裡糊塗地在網紅展品前打卡,離開之後依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有人聽了導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也無法深入瞭解每件藏品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

圖源:《博物館奇妙夜》劇照

如果只是囫圇吞棗地逛,當我們轉身離去,我們便錯過了人類歷史上最精彩的片段,看不到文明的傾覆與建立、藝術的發展與更迭,也辜負了無數藝術家和能工巧匠偉大的構思與創造……這未免太可惜了。

因此,我們逛博物館,應該知其所以然,去更加深入地瞭解展品背後的故事。

因爲 即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展品,我們依然會錯過許多有趣的細節。 你是否想過:

我們都知道“蒙娜·麗莎的微笑”,她爲什麼會微笑呢?

文物修復技術這麼發達,爲什麼偏偏沒有修復《斷臂的維納斯》呢?

同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針對這些問題,大家都能在三聯推出的 「博物館系列」課程 中找到答案。

1503年,佛羅倫薩的一位貴族,委託達·芬奇爲他的妻子麗紗畫一幅半身肖像畫,這便是《蒙娜麗莎》的由來。

達·芬奇

本來,達·芬奇完成後要把作品交付給對方,但他越畫越捨不得,索性自己留了下來。

這幅畫高77釐米,寬53釐米,不過兩張A4紙拼起來那麼大,但達·芬奇卻足足畫了16年。他把這幅畫帶在身邊,平時有事沒事,就在上面塗層,這樣的日積月累,使蒙娜·麗莎的笑容更加含蓄細微,被稱作“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筆下的微笑並非神來之筆,而是基於大量科學研究。 他曾在手稿中記錄過微笑時肌肉的變化細節,細緻到嘴部的肌肉怎麼張開、怎樣捕捉動態中的停頓等。

《蒙娜麗莎》

剛問世時,《蒙娜麗莎》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1911年,意大利小偷佩魯吉亞從盧浮宮偷走《蒙娜麗莎》。這段時期,西方新聞報刊迅速發展。《蒙娜麗莎》被偷後,第一時間登上報紙頭條,身價也開始飛漲。

《蒙娜麗莎》走紅的背後,與達·芬奇的傑出的創作密不可分,也和被盜的戲劇經歷有關。

而盧浮宮另一個“鎮館之寶”的出名,則因爲它本身的殘缺之美。

《斷臂的維納斯》(圖源:unsplash)

《斷臂的維納斯》的主角,是個30歲左右的少婦。她的肌膚有些鬆弛,但風韻猶存,唯一的缺憾是沒有手臂。

面對殘缺的東西,人們總會有一種修復的願望。當時,有專家們提出復原方案,比如讓維納斯拿着蘋果或鏡子等,但盧浮宮決定不予修復,讓雕塑呈現原本破損的狀態。這種由斷臂帶來的“缺憾美”,反而導致人們對她過目難忘。

連州攝影博物館館長弗朗索·薩瓦爾曾說:

這也是參觀博物館的魅力所在。 每件文物都有記憶,它們的身上,保留着人類生存的痕跡與火熱的情感。 它們不是孤零零的藏品,而是鮮活的生命。

文物記錄下來的歷史,通常比文字更加立體客觀。但是, 只有讀懂這些藏品的內涵,才能穿越時空隧道,俯瞰歷史波瀾。

熟悉三聯的朋友都知道,2019年,我們製作了音頻精品課 《博物館觀看之道·世界篇——解密全球100件鎮館之寶》 ,用 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爲切入點,帶大家瞭解文物的故事。

節目推出後,收到很多讀者的好評。

但也有小夥伴質疑:“中國有這麼多國寶,怎麼一個都沒提到呢?”

看到大家對國內博物館的熱情,我們又特意推出一檔聚焦中國文物的精品課—— 《博物館觀看之道·中國篇——100件文物裡的中國史》 ,以中國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梳理出 中國文明史上100+件(組)重要的文物 。

它們分別來自於不同的時期、地域,展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我們邀請了著名的 考古專家、歷史學家、美術史家 從多重視角對這一批重量級國寶文物進行解讀、精講,以“物”的名義,串起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變遷。

文物大都是我們所熟悉的頂級國寶,譬如 四方羊尊、金縷玉衣、馬王堆漢墓帛畫、《快雪時晴帖》、《韓熙載夜宴圖》、北宋官窯弦紋瓶、《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明孝端皇后鳳冠、董其昌《秋興八景圖》 ……

左右滑動依次爲

敦煌壁畫、唐三彩

《清明上河圖》局部、《千里江山圖》局部

它們深藏於 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 等等國家知名博物館中,我們將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集合到一起,拼湊成一份“中華文明的版圖”。

有了這兩門課,你就可以隨時隨聆聽文物的故事,課程中會提供 多張精美、高清細節圖 ,讓你不受時間空間的阻礙,把全球100多個博物館裝進小小的手機裡,隨時隨地感受博物館之美。

限時特惠

199元 (原價397元)

點擊下圖,即可特價訂閱

《博物館觀看之道》合輯

這兩門課的特別之處

24位一線知名學者專家精彩解讀

這兩門課的主講人,不是傳統的博物館講解員,而是資深的一線學者。

他們有的在知名博物館擔任研究員,有的在相關領域深耕已久,可以說是最瞭解這些博物館的人。

比如說,解讀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的邵大箴老師,他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對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歷史非常熟悉,對館藏繪畫也頗有研究,堪稱藝術史學界的“師爺”級前輩。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

再比如,策劃秦漢展的陳剛,他除了是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還是大雲山漢墓發掘者。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戰經驗,由他來講述馬王堆漢墓帛畫的故事,再合適不過。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看得更遠。有了這些專家的引導,我們才能在觀摩文物的過程中深得其法。

體系完整,層次清晰

幫你係統全面地提升鑑賞水平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並不缺知識,缺的是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長時間涉獵碎片化信息,會讓我們沉溺於虛假的成就感中,看似忙碌,實則無用。

而我們推出的這兩門課,章節之間環環相扣,提綱挈領,除了讓大家掌握必備的知識點,更致力於幫大家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全面提升文物鑑賞水平。

《博物館觀看之道·世界篇——解密全球100件鎮館之寶》這門課,採用“先總後分”的邏輯,開篇由著名藝術史學者巫鴻教授,來解讀博物館的觀看之道,讓我們明白看真跡和原作的意義,再由其他學者講述不同博物館的特色,層層深入。

課程大綱

《博物館觀看之道·世界篇》課程大綱

《博物館觀看之道·中國篇》課程大綱

披沙揀金,提煉精華

從浩瀚館藏中提煉真正的經典

世界上博物館數不勝數,一個人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全部逛完。

何況,有些頂級博物館並不“好”逛。

就拿俄羅斯的冬宮博物館來說,展覽路線總長30公里,想用腳步丈量它可不容易。還有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展品,很容易讓人眼花繚亂。

大英博物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要把時間花在性價比高的事情上。

因此,我們在這兩門課中,並沒有面面俱到,而是 在中外頂級博物館中,挑選出最值得看的珍品 ,讓你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就能掌握這些博物館的精華所在。

深度挖掘,細節翔實

帶你瞭解普通參觀者看不到的細節

一般人蔘觀博物館的步驟是:進館——看展品——看展示牌說明——拍照——離開。

這樣的走馬觀花的參觀方式,沒過多久,可能就什麼都記不住了。

圖源:flickr

爲了讓大家對文物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的課程從細枝末節入手, 帶你以“館長”的視角揭秘博物館的秘密 ,比如神秘的瑪雅人到底長什麼樣子?世界上最美的少女是如何煉成的?爲什麼總是草稿成爲了書法的經典?

這些奇奇怪怪的知識,讓我們和朋友聊天時,多了些談資;也減少了我們與文物之間的距離感,對文物產生別具一格的印象。

在博物館的導覽中,我們很難聽到這些旁徵博引之處,而這門課會帶給你一場沉浸式的遊覽體驗。

限時特惠

199元 (原價397元)

點擊下圖,即可特價訂閱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