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夾心房
來源:經濟日報
秋已深,天漸冷,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民楊立超心裡卻熱乎着。不久前,他領到了安置新房的鑰匙。說起這套房子,楊立超眼裡有光:“這是由我們家過去的‘夾心房’置換來的,自己添點錢還能換個大一點的。”
所謂夾心房,是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已整體拆遷改造中遺留的佔地面積小、開發價值低、國有土地上尚未拆除的危舊平房。楊立超的夾心房位於內蒙古包頭青山區青山路五號街坊東大型小區的樓棟之間。多年來,沒有燃氣、排污、取暖等設施,且房屋狹小、跑風漏雨。“賣也賣不掉,住也不好住,夾心房成了一家人的心病。”楊立超說。
同住在東大型小區的姜連芝也有一塊心病。家在一樓的她從搬進小區起就得天天面對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的夾心房。光線被擋住不說,還經常能聞到嗆鼻的味道,家裡的窗戶總得關得緊緊的。
“周邊的住戶其實是有想法的。”小區網格員陳玉潔時不時能聽到居民的抱怨,“但人家該咋住還得咋住,總不能趕走人家,前些年也有拆遷的說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都不了了之。”
不管是對住戶還是鄰居來說,夾心房已然成了鬧心房。“過去,因房屋權屬情況複雜、地塊邊界不清等原因,未能隨着周邊區域同步完成改造,夾心房被遺留在各小區建築羣中,居住其中的居民和周邊住戶都迫切希望妥善處置夾心房。”包頭市夾心房改造工作組綜合組成員馬興盛說。
難題未必無解,去年10月份,事情有了轉機。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包頭市確定實施夾心房改造項目33個、553戶,佔地面積約87.71畝,改造面積約3.55萬平方米。
“實在想不到,多年來的心病就這麼治好了。”楊立超記得,去年11月初,市裡召開夾心房改造工程動員部署會後不久,自家的夾心房就被拆除了。“今年3月啓動安置房建設,9月30日市裡舉行夾心房改造安置房集中交付活動,現場交付的安置房均實現‘交房即交證’,我家鑰匙就是在那時候領到的,速度真是快。”
說起這些事,楊立超和姜連芝都滿心歡喜,馬興盛的臉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說幹就幹,開局即決戰。1個多月的時間完成所有相關居民的搬遷和房屋拆除工作。”馬興盛說,夾心房改造是民生工程,由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承建,在保證工程項目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設進度,7個月便完成了工程建設。
“要包頭速度,更要包頭質量。對夾心房拆除後的地塊合理規劃,優先建設住宅、保障回遷,不能回遷的非安置區域全部進行硬化,增設停車位、充電樁等基礎設施。”馬興盛說,“上午還一片狼藉,下午就遍地驚喜,正是居民們的心聲。”
鑰匙領來了,裝修的事得趕緊跟上,這些天楊立超忙前忙後,與家人一起爲新居確定裝修方案,希望能早日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姜連芝屋前亮堂了,心裡也亮堂了。“如今夾心房改造成了停車場,乾乾淨淨的,還方便停車。”她笑着說。 (作者:餘 健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