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鼻胃管!健保署新增移除獎勵 每年1.3萬人受惠

健保署3月30日共擬會議通過新增「成功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並恢復經口進食」診療項目,共投入約3900萬元,每人次獎勵3000點,最快6月1日公告實施。(中時資料照)

鼻胃管對病人來說是一大折磨,除影響外觀,生活品質、生命尊嚴也大受影響。爲鼓勵醫療團隊積極協助病人移除鼻胃管,響應「無管人生」,健保署3月30日共擬會議通過新增「成功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並恢復經口進食」診療項目,共投入約3900萬元,每人次獎勵3000點,最快6月1日公告實施,預估每年約有1.3萬名長期留置鼻胃管病人受惠,盼助病人重拾享受美食的喜悅。

當病人罹患咽喉與上消化道疾病、剛做完重大手術或失去意識等因素,以致無法由口進食或吞嚥功能異常時,就必須裝置鼻胃管,從鼻腔插入導管,經咽喉進入食道而到達胃部,給予流質食物。放置鼻胃管往往是醫療照護的需要或考量,但難免會讓病人伴隨咳嗽反射、嘔吐等不適感。

健保署長李伯璋說,鼻胃管的放置最直接的就是影響病人外觀,除了忍受疾病折磨外還必須面對外在的心理壓力,生活品質及生命尊嚴大受影響。因此,醫師應該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什麼處置對患者纔是最好的,而要怎麼幫助這些鼻胃管病人移除管路,也是健保署這幾年來努力思考的議題。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1年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的病人有7.9萬人。事實上,這類病人其實可在黃金恢復期透過專業復健訓練及治療後,移除鼻胃管,恢復由口進食。不過,臨上仍有部分醫護人員擔心病人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寧可讓病人留置,另安養機構可能因缺乏照顧人力,灌食比餵食方便,導致病人一直仰賴管灌維生,能成功移除鼻胃管者並不多。

一旦病人長期依賴鼻胃管進食,勢必缺乏咀嚼刺激,造成口腔齶面肌力或其他生理機能衰退,如腦部及心血管功能退化,也會帶來家庭照顧者的壓力。立委劉建國、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近年積極倡導「無管人生」,推動鼻胃管移除及吞嚥訓練等議題,皆持續對此議題表達關注。

針對吞嚥功能障礙而留置鼻胃管的病人,現行健保支付標準已給付各種評估、檢查及訓練項目。此次新增「成功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並恢復經口進食」診療項目,系針對腦中風、神經、喉部疾病、頭頸部癌症及老年退化等原因,導致吞嚥功能障礙而留置鼻胃管達3個月以上者。如經醫療照護團隊提供吞嚥或口腔功能評估訓練,成功移除管路,並「恢復經口進食,且未重置鼻胃管1個月以上者」,每人獎勵3000點。

健保署表示,這次新增移除鼻胃管獎勵目的,主要考量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有其相對的困難,且需仰賴跨專業的醫療團隊合作,希望透過鼓勵的方式來回饋醫事人員付出的心力,讓更多咀嚼吞嚥障礙且不得不放置鼻胃管的病人,恢復正常生活機能,重拾品嚐食物的喜悅,讓生命活得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