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襲臺 金庸名著意外成了搶手貨

圖/翻攝自民國73年自立晚報

民國71年4月,中視不顧外界觀感,執意要在週末晚間播出香港TVB武俠劇集「楚留香」,結果收視橫掃千軍,成爲全臺話題,臺視與華視也不甘示弱,各自搶購有賣點的港劇,港劇侵臺已成無法抵擋的大勢。

但臺灣藝人在工作權出現危機的情況下,抗議分貝增高,最後終於敲定,3家電視臺各播兩輪之後,港劇就不再開放播映,因此最後一部輪到臺視購入、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天龍八部」。由於金庸原作情節本就精彩,加上是最後一出港劇的緣故,臺灣收視一路開高走高,雖未再創媲美「楚留香」的70%,卻也飆破40%,穩坐同時段冠軍。

圖/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圖/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香港邵氏曾在華視熱播「天蠶變」時,搶拍號稱「大結局搶先公開」的電影版,上片首日刷新華語片在臺首映當天的票房紀錄,臺灣片商也有樣學樣,立刻邀請港商合作,由5家公司一起出資350萬港幣,拍攝「天龍八部大結局」,最狠的一招是找來港劇「天龍八部」監製蕭笙擔任導演,主角更找來港劇原班的陳玉蓮、湯鎮業與黃日華等,唯獨另一條重要主線喬峰的部份,找了徐少強取代樑家仁,阿朱也由林珍奇取代港劇中的黃杏秀。

無巧不巧,邵氏之前早將「天龍八部」拍成電影過,但因原作篇幅太大,只取了段譽、鍾靈與木婉清這一部分,片長一小時半以內,還加了一些神怪奇幻與情色的噱頭。李修賢演段譽、恬妮演木婉清,這應該全世界讀過原着的人都不太可能如此選角,倒是曾被邵氏力捧的林珍奇演鍾靈,算是頗爲恰當。片子在臺壓了好幾年才放映,因爲金庸小說長期在臺未解禁,等解禁後邵氏在暑假推出兩集「倚天屠龍記」、臺灣大狂賣,當年國慶大檔立刻排出「天龍八部」,卻沒能再開紅盤。

圖/翻攝自民國69年自立晚報

林珍奇這位臺灣赴港發展的女星,並非第一個演過鍾靈兼飾阿朱的女星,TVB港劇的黃杏秀才是。原來當時貴爲臺內阿姐之一的她,最想演阿朱,阿朱戲份卻不是特別重,爲讓她提早登場,才又分飾鍾靈,搞得兩個同父異母的姊妹,長得卻一模一樣,非常的不合理。

「天龍八部大結局」裡的慕容復也不是港劇的石修來扮演,而是惠英紅的哥哥惠天賜,惠天賜數年後來臺接演周遊製作的「天龍八部」則變成演喬峰,「北喬南慕」都扮了。事實上,徐少強也曾在邵氏版的「天龍八部」演過大理段家的四大護衛其中一位...............也許這部名著真的角色太多,演員需求量大,很容易重複使用吧?

圖/翻攝自民國73年自立晚報

臺視的「天龍八部」爲3臺兩年輪播港劇收視率寫下最後的光輝,「天龍八部大結局」早在港劇尾聲前一個半月在臺灣上映,沒有特別驚人的賣座,沒能像「天蠶變」撈到一票,就算多數港劇原班人馬參與,臺灣觀衆沒有再次被勾進戲院。轟動兩年的港劇落幕,電視臺改邀港星、港編導拍「臺製港劇」吸引觀衆,家裡經濟狀況好些的多半有錄放影機租看港劇錄影帶,並沒有「斷糧」。多年後,衛星頻道在臺播映港劇、日劇等引發討論,3臺又再開始買進港劇,新聞局要求不得在週一到週五的8點檔播映、每週2小時爲限、同時期最多兩臺播等規定,港劇也就重回臺灣的無線臺。

(★「電影時光機」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六年級影視圈萬年小記者,生活中不能不看電影,不能缺少影集,口味不完全主流又完全不上流,努力在工作中擠出更多時間欣賞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