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南京兩大名校簽約官宣!

11月28日上午,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教育集團迎來發展歷程中的大事——“攜手共進,貫通培養”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南京青奧村外國語小學校際合作簽約儀式隆重舉行。

建鄴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伍洋,南京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劉前樹,建鄴區一級調研員、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坤明,建鄴區一級調研員、南外河西教育集團副理事長易善平, 建鄴區一級調研員、雙閘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凌,建鄴區教育局黨工委副書記肖大明,建鄴區教師發展中心副校長張靜等領導嘉賓出席; 南外河西教育集團專班領導、責任督學、集團各小學校長、分管教學校長,教導主任,語數英語綜合學科教研組長、各校骨幹教師代表、青奧村外國語小學家委代表共同見證。

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和南京青奧村外國語小學是南外河西教育集團的重要成員,同屬南外集團與河西教育集團,是全市享有良好口碑的民辦名校。

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校長張培成與南京青奧村外國語小學校長馬雪生攜手簽約,兩校都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戰略合作,意義重大。

先來拎重點

1.

教師隊伍建設

兩校將在教師交流、共同培訓、科研合作等方面全面合作。

2.

課程資源共享

雙方互相開放部分優質課程資源,共同策劃南外體系“五大節”主題,整合、融通、深化各自優勢學科建設。

3.

教學研究交流

雙方將在教學方法交流、聯合培養項目、學術交流、科研平臺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

4.

貫通式培養

數學競賽:以南外本部“數學丘成桐班”育人目標爲引領,細化小學、初中“少年丘班”數學項目化學科建設,讓喜歡數學的學生有學習平臺、施展舞臺。

信息學競賽:發揮兩校和南外本部信息學學科優勢,積極做好普及、提高兩個層面的信息學競賽各項準備。

特長生培養:在體育、藝術、科技特長生培養上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如游泳、擊劍、舞蹈、人工智能、無線電測向、機甲大師等。

5.

升學工作對接

兩校同爲“南京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教育集團”的成員校,依據數學拔尖創新人才早期貫通式培養計劃,針對符合條件的青奧村小學畢業生,每年設立1-2個直升班,可直接升入河外初中“數學英才班”。

精彩現場

南外河西教育集團副理事長易善平在致辭中說,通過合作,兩校將充分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合作共贏與聯合發展的美好願景,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與區域發展影響力,爲建鄴教育發展發揮更強的試驗性、示範性與引領性輻射帶動作用,全力打造精英教育的高端品牌。”

建鄴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坤明在講話中說,此次合作簽約,不僅是兩所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更是響應國家教育戰略、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我們也期待着南京外國語學校、社會各界能夠更加關注教育、支持教育,爲我們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多的發展機會。”

南京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劉前樹在講話中表示,作爲南外兩所重要的集團成員校,南外本部非常期待兩所學校在已有的辦學成績基礎上,能夠順勢而爲,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希望這次協議的簽訂能夠成爲兩校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契機,南外本部將在資源、師資等各方面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幫助兩所學校提升教學品質,把辦學協議落在實處。”

何爲拔尖人才

早期“貫通式”培養?

此次兩校合作的一大亮點是“貫通式”培養,其核心在於實現小學與初中教育的無縫銜接,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平穩過渡。通過貫通式培養,可以更好地整合教育資源,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爲學生提供更加連貫、系統、高效的學習體驗。

關注更多擇校升學信息

進家長羣

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編制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拔尖人才早期貫通式培養計劃》具有前瞻性,對小學、初中3+3貫通式培養作了周全詳實的安排。

培養對象:以河西外校和青奧村小學的學生爲主。

培養階段:小學四、五、六年級和初中七、八、九年級(簡稱爲“3+3計劃”)兩個階段。三年級期末遴選有數學潛質的學生培養,進退自願。

強化學科:小學階段以數學爲主,初中階段以數學、物理爲主,保持英語特色,夯實基礎學科。

培養方向:

一、培養參加數學競賽和信息學競賽的種子選手;

二、小升初階段,一部分升入南外本部,一部分直升河外初中“數學英才班”;

三、初升高階段,拔尖學生輸送“丘成桐數學班”,其他學生瞄準“六大”著名高中繼續學業。

培養模式:

實施“雙課程制”實施,即:“基礎課程+數學(數理)拓展課程”,培養數理見長、文理兼備,具有持續學習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同時,實行“雙導師制”,即爲每個學生配備學業導師與生活心理導師。

師資保障:

小學階段以兩校骨幹教師爲基礎,特聘高水平數學競賽教練駐校指導。

初中階段以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戚建平、蔣國華、沈仁廣等一批數學老師領銜,南外本部名師直接參與,再特聘駐寧高校專家指導。

通過這樣的貫通式培養,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紮實的數理基礎,還能在個性化和全面發展上得到提升,爲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劉穎 徐海兵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