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創科·新勢力⑥|普渡機器人張濤:產品力是中國服務機器人領跑全球的關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送餐機器人在人羣中平穩地穿行,準確避開行人,將菜品送到顧客的餐桌前。這樣的場景對於大衆並不算陌生,在海底撈等不少餐飲門店,送餐機器人都獲得了大規模的應用。
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重,勞動力短缺以及勞動成本提升成爲全球衆多國家要面對的問題。在此情形下,商用服務機器人應運而生。根據諮詢公司財富商業洞察的分析,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預計將從2023年的190.8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623.5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爲18.4%。而普渡機器人便是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之一。
普渡機器人的創始人張濤並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不同於其他同學按部就班完成課程參加招聘,張濤曾先後創辦了科技媒體雷峰網以及一家家庭服務機器人公司。“創業是一種把技術和商業這兩種力量結合起來,去創造價值和發揮自身潛能的最好辦法。”張濤表示。
不過最初創辦的機器人公司,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失敗。“因爲當時的失敗,那幾年我都很痛苦。不過在這段痛苦的經歷中,我對於要去積累什麼樣的技術,做什麼樣的產品,以及機器人市場的商業邏輯是什麼等問題,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張濤表示。
2016年,在吸取了上一段創業經歷的經驗後,由於敏銳地洞察到商用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張濤創辦了普渡機器人。
“當時的創業在資本、資訊和人才等幾個方面都面臨非常大的挑戰。當時並沒有那麼多投資機構,同時由於人才資訊不流通,想要找到適合公司發展的人才也比較困難。”張濤表示。
除了這幾個方面的困難,在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早期,還面臨成本限制、技術不成熟以及缺乏早期市場教育等問題。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當時的中國機器人產業鏈存在關鍵環節缺失,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低等問題。
張濤表示,早期的機器人行業供應鏈並不成熟,很多配件的成本較高。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太過漫長,因此普渡通過前期研發工作,以替換零部件以及創新工藝等手段將成本壓低,由此才具備規模化生產的基礎。
2017年,普渡推出了首款機器人歡樂送,這也是當時行業內首款多層餐架式機器人,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也使得普渡在送餐機器人行業站穩腳跟。張濤進一步表示,普渡前期主要的工作還是打磨技術和產品,同時進行產品市場匹配度驗證。
在技術和成本問題之外,市場教育也是行業整體面臨的挑戰。教育消費者通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消費者的轉變通常需要一個契機。而頭部客戶的規模化應用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2019年初,普渡與海底撈等頭部餐飲連鎖企業達成合作,這些企業的門店開始使用普渡的商用配送機器人。伴隨着頭部企業帶來的合作示範效應,普渡的發展快速邁上了新的臺階。
2020年開始,伴隨着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各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需求的提升,服務機器人行業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普渡憑藉在服務機器人行業的市場地位獲得了資本的高度青睞。截至目前,普渡已累計獲得來自美團、騰訊、紅杉等頭部投資機構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隨着這股熱潮,普渡在2021年底推出了首款商用清潔機器人產品,開始向多元化產品線跨出重要一步。在2024年5月,普渡更是推出了第一款工業配送機器人產品PUDU T300,形成了覆蓋服務配送、專業清潔和工業配送的完整產品線。
談及進軍工業的初衷,張濤表示,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不少客戶將普渡的送餐機器人運用在工廠中,進行輔助流程的輕載搬運。察覺到這樣的需求之後,普渡便着手開始研發工業配送機器人。
據瞭解,現有的大部分AGV和AMR,往往需要對工廠進行整體解決方案設計。這要求對工廠大規模的改造以及長時間的調試,部署成本極高。不同於此,普渡的工業配送機器人則專注於輔助流程的優化,聚焦於產線的初段或是末端這類輔助的低頻輕載場景。
近些年來,人形機器人概念火熱,人形機器人正處於工業場景商用的前夜。賽迪研究院發佈的《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發展研究》顯示,2023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入爆發期,產業規模增長至39.1億元,同比增長85.7%;預計2024年、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持續高速增長,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
不過,人形機器人熱潮下,普渡機器人並沒有簡單地跟隨,而是在2024年5月的新品發佈會上提出了類人形機器人的概念,並提出了專用、類人形和人形三種形態將共同構成機器人未來的行業生態。9月19日,普渡初代類人形機器人PUDU D7正式發佈,該款機器人預計將在2025年實現全面商業化落地。
所謂類人形的機器人就是機器人的形態上半身是人形,而下半身則是採用輪式底盤。通過配備的夾爪或靈巧手,類人形機器人能夠自由靈活的按、拿、取、放,通過操作機械臂完成電梯按鍵操作、刷門禁卡、上菜等任務,PUDU D7仿生單臂的負載能力達到10公斤,末端重複定位精度可高達0.1毫米。對於終端用戶來說,類人形機器人一方面免去了物聯網的重複改造成本,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跨場景任務的通用性,實現不同場景內真正的端到端智能化。
張濤認爲,目前純人形機器人面臨的技術挑戰極高,要真正落地運用還需要較長時間,且純人形的機器人並不適合於大面積清潔或遠距離搬運等應用場景。相較於人形機器人,類人形機器人只需要解決上半身的操作,下半身的輪式底盤採用的都是現有成熟的技術。因此,類人形機器人的成本介於普通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之間,技術穩定性更高,通用性更強,且落地速度更快。
“未來肯定是多種形態機器人共存的局面。參照現在世界的分工來看,也並非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做的。因此不同的應用場景還是需要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張濤這樣判斷未來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爲提升普渡機器人的技術研發能力,曾經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的張濤,又再一次回到了香港。
2024年6月28日,普渡機器人正式宣佈將在香港成立全球研發中心與國際運營總部並將入駐香港科技園。普渡全球研發中心將利用香港的人才資源,專注於人形和類人形等多元形態與AI之間的應用融合。
“普渡選擇在香港落地研發中心,主要原因是香港有很多世界頂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可以很好地利用香港的人才和科研優勢。普渡可以與香港特區的產、學、研優勢相結合,並藉助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趨勢,爲服務機器人行業帶來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助力行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張濤表示。
除了豐富的研發資源之外,香港的區位優勢也是吸引普渡的原因之一。普渡的總部位於深圳,與香港僅一河之隔,往來交通便利。
“研發人員需要與硬件生產測試部門保持緊密聯繫,這樣研發者的想法可以很快在硬件上進行驗證。而香港與深圳直接的距離較爲接近,方便雙方的協作。”張濤表示。
近些年來,香港正在積極發展創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22年年底公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其中一個發展方向爲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並確立將聚焦於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這三個方向。
爲吸引普渡來香港,香港特區政府爲普渡提供了場地、人才以及研發等方面的補貼。2024年6月,香港科技園公司與11個先進製造業夥伴簽署了合作協議,而普渡就是其中一家。這些公司將計劃在香港科學園園區或創新園設立研發中心、營運及生產基地等不同項目,共同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及創科生態圈發展。
“這也是我們研發向glocal(全球本土化)邁出的第一步,研發的本地化可以讓產品更貼近當地市場的特點。”張濤表示。他認爲,香港國際化的人才能夠爲普渡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提供幫助。
張濤認爲,產品力是中國機器人企業出海最關鍵的要素。他將普渡的產品力總結爲產品設計、產品功能與性能、產品質量、產品體驗、產品創新、產品成本以及產品解決方案7個維度。“除了產品力,機器人企業出海還需要構建自己的品牌優勢和渠道網絡。”張濤表示。
2021年以來,普渡在海外市場的銷售比例迅速提升,目前,普渡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佔公司整體收入的80%以上。“由於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力成本更高,這些地區購買商用機器人的投入產出比更高,同時,這些國家和地區近些年出現的用工短缺現象也導致他們對於商用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更爲強勁,以上都成爲助推服務機器人出海的重要因素。”張濤表示。
根據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發佈的《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3年,普渡機器人以23%的領先市場份額穩固佔據全球第一。同時報告也指出,中國廠商出海有巨量潛在市場空間。沙利文預測,到2030年,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市場規模將超過50億元人民幣。
目前,普渡在海外市場的重點渠道包含了日本、韓國、美國以及歐洲等17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4年10月,普渡的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8萬臺,是全球出貨量最高的服務機器人企業之一。在出海拓展的策略上,普渡借鑑了在內地市場發展的成功經驗,通過與各個行業的頭部客戶合作來拉動整體市場的發展。在歐洲市場,普渡與家樂福等五百強企業達成了合作,其貓形機器人貝拉受到當地消費者的喜愛,成爲中國機器人出海的明星產品。
“對於普渡而言,全球化的銷售渠道也是公司發展的優勢之一。因此我們在香港的基地不僅承擔了研發的任務,同時也是其拓寬海外市場的門戶。香港是普渡機器人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樞紐,有助於普渡進一步發展全球業務。”張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