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有這麼厲害?

FTA有這麼厲害?圖╱Pixabay

近17年區域整合的變化

全球貿易有多邊體系雙邊體系,我們加入的世貿組織(WTO)屬多邊,在多邊體系下透過資訊科技協定(ITA)、零對零方案化學品一致性方案讓WTO會員出口的資訊電子、營建設備農機等上千項產品享有零關稅待遇

■韓歐盟、韓美韓中FTA分別於2011年、2012年、2015年生效日本2019年除了讓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生效之外,和歐盟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也正式生效,越南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在今夏生效。

每次只要鄰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我們就非常緊張,好像末日快到了,從近20多年的區域經濟整合看來,經濟結盟確實有些作用,不過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這麼厲害。

全球經濟整合最深的當屬歐盟28國,不僅區內有關稅,他們還有共同對外關稅,其中19國還有共同的貨幣,不過即使整合這麼深,我們觀察自2002~2019年這一期間,到底是28國內部貿易成長得快?還是歐盟與區外的貿易成長得快?很意外的,近17年區外比區內成長得快。

可爲虎添翼 難讓貓變虎

1990年代大家都認爲歐盟各國之間貿易障礙全數消除,必將產生貿易轉向效應,隨着2004年歐盟東擴波蘭捷克十國,區外遑遑難安,然而統計顯示過去17年(2002~2019)歐盟區內貿易成長91%,自區外進口則成長120%,這個數字說明歐盟的整合並未對區外形成貿易障礙,貿易轉向效果也沒有當年所估計那麼可怕。

何以如此?因爲貿易競爭力除了取決於關稅高低,也和技術進步、供應鏈的配合、勞工素質生產效率有關,17年來區外產品之所以能長驅直入歐市,正是具備關稅以外的生產優勢,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以中國大陸、越南、印度此一期間對歐出口成長數倍最爲可觀。

至於臺灣南韓、日本就沒有前述這些國家這麼好,日本不增反減,臺灣只成長34%,韓國也只有110%,相較之下,韓國還是略好一些,韓國與歐盟的FTA可能發揮了若干作用,然而前述輸歐高成長的大陸、越南及印度與歐盟並沒有FTA,而表現猶有過之,顯然供應鏈的運籌,人力資源的優勢,技術的掌握較之零關稅更爲重要。

我們再看看2014年,那一年冬天當韓國與大陸完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際,各方鹹認日後我在大陸市場必爲韓國所取代,經濟部評估臺灣輸往大陸受韓國產品威脅者一年達新臺幣1.17兆,其中可能被取代者約966億~2,575億,六年後的今天,我們在大陸進口市場佔有率反而升至9.6%,遙遙領先南韓的8.5%,居各國之冠。

前述歐盟市場區外勝區內、大陸市場臺灣勝南韓這兩個發展,都與原初估計相反,這說明FTA或有如虎添翼之功,卻無讓貓變虎之能,若一國沒有人力、技術與供應鏈的優勢,籤再多自由貿易協定也只是照貓畫虎,難期有成,相反的只要是老虎,表現就不至於太離譜

已是猛虎 何需當插翅小貓

臺灣已是隻老虎,若可以的話自然也應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如虎添翼一番,然而六年前當兩岸互釋善意展開服貿、貨貿協議談判,繼而擴大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際,卻遭在野黨杯葛,如今想再參與任何經濟結盟已難如登天。然而,雖然飛不上天,我們卻仍該像只老虎,千萬別爲了簽署臺美雙邊協定,委曲求全把自己變成貓了,如此小貓就算添了雙翼又有何用?

寧可在多邊體系下做只老虎,不要在雙邊體系下成爲有翅膀的小貓,對臺灣纔是有利的,這也是政府談判桌上該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