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是一場傳幫帶

新華社長沙9月23日電 題:豐收是一場傳幫帶

新華社記者周勉

34歲的鹽城小夥兒劉曉宇2023年來到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筆架山鄉中塘村流轉了2000畝耕地種植水稻。從去年虧損50萬元,到今年預計能賺60萬元,一年多時間裡,他得到了當地農業專家、“新農人”朋友們的很多指導和幫助。

一個來自江蘇的“90後”一下子流轉這麼多耕地,大家都好奇他究竟會怎麼種糧,赫山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薛華良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春耕,薛華良特意去劉曉宇的田裡觀察,發現小夥子過於理想化了:選擇的品種理論產量很高但在赫山區從未有人種過,育秧環節採用的是最新的“3D打印”技術,準備的化肥農藥全是國外品牌……

薛華良一開始沒吭聲,打算再看看劉曉宇的真實水平,結果發現他“真是個地地道道的外行”。育出來的秧苗數量嚴重不足、質量很差,處於生長期的禾苗被福壽螺大量啃食。2023年,劉曉宇的兩季水稻畝產只有800多斤,不到當地平均水平的四成。

於是,實在看不下去的薛華良在今年春耕的時候出手相助了。他不僅手把手教劉曉宇選種、育種、施肥、除草、防蟲,還不厭其煩地通過手機聊天軟件爲他答疑解惑、解讀各種農業政策。

除了薛華良,劉曉宇在當地交到的一些年齡相仿的“新農人”朋友對他的幫助也很大,薛永強和俞聰就是其中兩個。薛永強經營着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經常爲劉曉宇提供社會化服務,常常帶他去找其他種糧大戶討教學習。俞聰獲得過益陽市“農青楷模”稱號,今年晚稻插秧的時候,俞聰全程指導劉曉宇完成了插秧。

“今年早稻平均畝產有1300斤,預計晚稻畝產也能達到1000斤。”劉曉宇說,多虧了大家的傳幫帶,自己纔能有這樣的成長。

沅江市胭脂湖街道赤塘村村民樑佑權也有兩位老師——來自胭脂湖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葉凱和來自中和農信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劉阿龍,他倆一個提供公益性、基礎性指導,一個提供市場化、個性化指導。

50歲的樑佑權先前從事裝修行業,幾年前纔回鄉種糧,很多農業知識和市場信息掌握起來有些吃力,兩位“80後”老師隔三差五就會上門教學。葉凱主要負責田間管理指導、天氣預報和病蟲害分析以及一些技術推廣,比如這幾年湖南省大力推廣的測土配方施肥,他就花了一週時間教老樑如何使用相關App。現在,老樑對自家耕地含有什麼營養元素、缺少什麼營養元素已經完全掌握。

現在市面上的農資種類讓人眼花繚亂,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的劉阿龍就是老樑的農資“把關人”。他不僅熟悉不同農藥化肥的效果、副作用,還能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使用它們。“劉老師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他可以根據禾苗、稻穗的外觀就判斷出水稻缺少哪些營養,然後再追肥打藥,把產量‘搶’回來。”老樑說。

在兩位老師的細心指導下,老樑進步明顯。早晚兩季水稻的平均畝產從最初的不到1600斤,如今穩定在2000斤。這對他們三個人來說,都是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