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呂瑞秋:CCE合會模式 分散化效果佳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呂瑞秋。圖/陳昱光
談及任何借貸與儲蓄投資相關議題,最常被關切的是信用風險或倒帳風險。以傳統合會來說,先行得標者在獲得資金後,若資金運用失利,就可能無法繳會費,進而發生倒帳。對於會員而言,若會員規模大,可能會有分散化效果,如果不會一起倒帳的話,可能風險還不算大,但規模愈大,合會期數愈長,信用風險通常隨之增加,會首的風險承擔也愈大。
CCE合會是採取躉繳會費模式,並非傳統的分期繳,並把得標者資金再加入另一合會,資金仍會持續保留,所以不會面臨到後續分期繳的倒帳情況,解決會員信用風險的問題。
進一步分析,在傳統合會中,是由有資金需求者會出價競標取得資金,而CCE合會是從儲蓄者的觀點設計,透過系統隨機抽樣決定得標者,相比之下,得標者的資金僅能繼續留在合會。先得標者本是付出資金成本給後續得標者,此先得標者加入的新會有可能會是較晚的得標者而獲得資金報酬,使得加入新會愈多,分散化效果愈好。
CCE的「新8年專案」是以兩年爲一週期配與標息,八年做最後結算,分散化效果應該不錯,也就是大部分會員報酬會在一定區間內,而在範圍之外可能取得較高報酬,較低者則可由平臺進行調整衡平,以降低會員風險。
另外,CCE創造良好的商業模式,會員對平臺信任與信心是重要關鍵,平臺收取服務費與合會數有關,基本上合會持續穩定成長,整體資金規模擴大,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
最後從第三方支付平臺爲出發點,以阿里巴巴爲例,最早僅承作第三方支付業務,但因應市場需求,陸續提供保險、基金等相關服務,未來CCE合會平臺也可以考慮擴充相關服務,評估其他資金運用方式,提供會員更多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