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亂源 國科會研究AI倫理

針對生成式AI(人工智慧)可能危害社會,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在立法院迴應,已積極推動AI倫理相關研究。(姚志平攝)

生成式AI(人工智慧)爲人類生活帶來改變,但也可能危害社會,立委11月30日要求政府要進行機器倫理方面的研究,提供AI產業發展的依據。國科會迴應,已積極推動AI倫理相關研究,但也不會在法制上弄得太緊,讓國內AI產業可以正常發展。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1月30日審查國科會預算,民進黨立委範雲指出,人工智慧機器決策系統的偏誤對社會的影響深刻,爲了維持人機互動的和諧,機器倫理的技術研究不可或缺。國際上不乏對人工倫理決策者的研究,即於機器訓練和決策的迴圈中納入與社會公衆的參與,讓其決策受到監督並內含多元價值。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迴應,機器倫理非常重要,因爲AI也可能危害社會,像歐盟就非常注意這方面的議題。國科會已積極推動AI倫理相關研究,但也希望法制上不要弄太緊,以免壓縮AI產業的發展空間。

歐盟人工智慧法草案6月通過議會審議,尚待與理事會協商通過後,始完成立法。不過這個草案有關監管罰則已引發歐盟企業公開連署表達憂慮。加拿大參考歐盟訂有人工智慧資料法草案,日前二讀,但尚未立法。美國、英國、日本則尚未訂有專法。

國科會表示,因應生成式AI快速發展,我國與美國同採先指引、後立法的規畫,「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已在10月3日頒佈,後續基本法規畫方向,將留意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社會包容、隱私等倫理原則皆會納入考量,並持續關注未來國外發展,以確保完善我國AI發展法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