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糧食殺手”草地貪夜蛾 中國專家與世界分享成功經驗

(原標題:防控“糧食殺手”草地貪夜蛾 中國專家與世界分享成功經驗)

今年10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意大利羅馬頒發2024年糧農組織成就獎,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因有效防控我國草地貪夜蛾並促進全球糧食安全獲得該獎。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陸宴輝近日在接受總檯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表示,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一種重大的遷飛性害蟲,防控草地貪夜蛾是全球農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陸宴輝(圖左)代表該所接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頒發的2024年糧農組織成就獎。

陸宴輝:草地貪夜蛾可以危害35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80多種農作物,主要危害玉米,還以取食爲害甘蔗、高粱、穀子、大麥、小麥、花生、大豆等作物。玉米如遭嚴重危害,產量損失可達50%以上,甚至絕產。草地貪夜蛾取食後,玉米上的生物毒素含量容易超標,影響糧食安全以及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陸宴輝:草地貪夜蛾的遷飛能力很強,可以連續遷飛三個晚上,和風速、風向和高度相關,每個晚上少則100公里,多則200公里甚至300公里、500公里,容易導致異地暴發。草地貪夜蛾的幼蟲是雜食性的,而且取食量非常大,對農作物的危害非常嚴重。它的成蟲繁殖能力特別強,一頭成蟲能夠產1000多粒卵,成蟲遷入到某一個地方後,種羣數量往往呈幾何式的增長,非常容易暴發。

201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就對草地貪夜蛾可能在全球暴發的態勢發出了預警。

陸宴輝: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從2017年開始就提前在雲南、海南等地方建立了監測站點,2018年12月11日監測到了首批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我們研發了草地貪夜蛾種羣監測預警的關鍵技術,特別是針對成蟲的遷飛,研製了昆蟲雷達應用技術。全國現在有三十幾臺昆蟲雷達,全天候、大尺度地監測草地貪夜蛾的遷飛,顯著提升了監測預警的科技水平以及準確率。

陸宴輝:我們採用了誘蟲燈、性誘劑、Bt工程菌等微生物菌劑,以及無人機施藥等關鍵的防控技術產品,構建形成了草地貪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比如,我們推廣使用選擇性的誘蟲燈,因爲成蟲具有強烈的趨光性,有效地誘殺一頭成蟲,就能夠防止後面1000多頭幼蟲的危害。類似的相關技術有很多,針對幼蟲的防控,不僅僅是化學農藥的使用,我們還研發了多種微生物殺蟲劑,可以更加安全綠色地防控草地貪夜蛾,實現了“蟲口奪糧”保豐收的目標。

陸宴輝介紹,自2019年糧農組織啓動實施全球草地貪夜蛾防控行動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其共同設計並實施了中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加強區域協作以實現草地貪夜蛾的可持續防控並促進全球糧食安全。在8個示範國家中,中國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控行動效果最好。

陸宴輝:中國草地貪夜蛾對玉米的危害,產量損失能夠控制在3%以內。我們的這些工作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價爲全球草地貪夜蛾治理最成功的樣板,向全球推廣。我們的技術產品、理念和做法推廣到了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國家,在當地顯著提升了草地貪夜蛾的監測預警和防控水平。老撾農林部部長還給我們植物保護研究所頒發了突出貢獻獎,表彰我們這麼多年同老撾的合作、在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領域對老撾的技術支持。

老撾農林部向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頒發特別貢獻獎

陸宴輝表示,中國專家通過這些年的研究和實踐創造了重大遷飛性害蟲防控的新模式,爲應對重大突發的植物疫情創造了新的模式,對未來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陸宴輝:第一,要建立重大病蟲害的早期監測預警機制,能夠實現早發現、早預警、早治理。第二,草地貪夜蛾的成功治理得益於政府的高度重視,得益於科研教學推廣單位的全方位合作,也得益於與國際組織、周邊國家的緊密聯繫。第三,需要加強科技攻關,只有不斷去創新監測預警和綠色防控的核心關鍵技術,才能夠有效地控制可能的重大病蟲害及其植物疫情,來保障糧食安全。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採編丨孫伶俐

主持丨葛鵬

製作丨楊曉蕾

籤審丨安然

監製丨劉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