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行人地獄」消基會揭事故數據 籲加強行人庇護島設計標示
臺灣被國際媒體CNN評爲「行人地獄」。消基會認爲,爲了改變臺灣的行人安全現狀,政府提出並實施多項措施,然而,這些改善措施的效果卻未必如預期,反而引發新的問題。示意圖,與新聞當事人無關。記者潘俊宏/攝影
臺灣被國際媒體CNN評爲「行人地獄」。消基會今天發出新聞稿表示,爲了改變臺灣的行人安全現狀,政府提出並實施多項措施,然而,這些改善措施的效果卻未必如預期,反而引發了新的問題。
消基會表示,行穿線退縮及增設行人庇護島是政府在改善行人安全方面的重要舉措,原本的目的是減少行人事故。然而,這些措施的實施效果並不如預期。以臺中市爲例,僅在北區的短短兩個月內,就發生了16起汽車左轉自撞行人庇護島的事故,這一數字反映出行人庇護島並未能有效達到保障行人安全的目的,反而成爲了駕駛的新危險區域,行人及其他用路人的安全似乎並未達到應有的平衡機制。
消基會指出,行人庇護島原本設計是爲了讓行人在過馬路時能夠暫時避開車流,避免在路上停留過長時間。然而,這些設施在夜間或光線不佳的情況下,缺乏明顯的標示,使得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容易忽視,尤其是左轉車輛常因爲視線受阻,未能及時避讓行人或其他障礙物,進而發生碰撞事故。
在這樣的情況下,消基會建議,政府應該在行穿線退縮及增設行人庇護島時,應加強對行人庇護島的設計與標示,並增設反光條等可視性高的標識設施,提升其在夜間或光線不足時的可見性。這樣不僅能保障行人的安全,也能減少駕駛者因視線受阻而發生的意外。
消基會表示,政府主管機關對於目前行人正確的交通行爲及違規認定應做更完整明確的定義及更積極的教育宣導,例如:在行人穿越道上走到一半變紅燈行人是否可以繼續行走?黃網線路口如未設置行穿線是否可以穿越道路?路口間的行穿線距離如太遠(超過100公尺)可以在其間穿越道路?有了明確的定義,行人才有所依循,做出正確的判斷,執法機關也才能以此爲據對違規用路人進行開罰。
除了法律規範與設施改善外,行人安全教育同樣重要。許多行人習慣以自己的方式走路,甚至在不安全的情況下過馬路,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消基會建議,政府應推動行人在規劃設計的行人空間如人行道及行穿線應儘量靠右行走,避免在行人在行人空間交通打結,這樣可以減少行人停留在行穿線上的時間,從而提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