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佔領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德軍閃電戰,爲何對蘇聯不靈了
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軍事帥哥
編輯:莉莉絲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二戰歐洲戰場全面爆發。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德軍就佔領整個波蘭。1940年春夏,德軍繼續踐行其“閃擊戰”理論,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小國相繼淪陷,就連“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也在德軍閃擊戰的攻勢下土崩瓦解。不到一年時間,除了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少數中立國家,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國家都被德軍佔領。
閃擊戰實踐獲得巨大成功的德軍又將同樣的戰術強加到蘇聯身上。1941年6月22日,德軍550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可令希特勒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蘇軍官兵以巨大的代價竟然粉碎了德軍的閃擊戰。
在歐洲國家身上屢試不爽的閃擊戰,爲何對蘇聯就不靈了?
上圖_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國陸軍大將,“閃擊戰”的創始人
“快準狠”的閃擊戰
閃擊戰是德軍名將古德里安創建的機械化戰爭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和坦克的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出奇制勝。如何歸納閃擊戰的特點?用三個字形容再合適不過——準快狠!
準:對敵國的軍力和戰爭潛力有清晰的認識,明確進攻的主要目標,找到敵軍部署的弱點,用坦克等機械化武器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快速突破敵軍的部署弱點,一擊斃命。敵人的首都(包括作戰指揮中心)、軍工生產、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全面摧毀,削弱敵人的戰爭潛力。
上圖_ 推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
快:最高統帥部下達作戰決心,明確進攻的主要目標,找到敵軍部署的弱點後,德軍以坦克軍(裝甲軍)爲核心突擊力量組成的快速突擊集羣在航空兵的配合下,以最快的速度粉碎敵人的抵抗,不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從具體戰術上講,一旦空軍航空兵和炮兵打開敵人防禦的突破口,以坦克爲核心的突擊集團必須在5到10分鐘內迅速向敵人的縱深開進,包圍殲滅敵軍成建制的作戰部隊。從閃擊戰的效果看,德軍閃擊戰確實在“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德軍用27天征服波蘭,1小時佔領丹麥,23天征服挪威,39天征服法國!
狠:德軍的閃擊戰要採用一切手段(包括轟炸平民區,屠殺等手段)摧毀敵國的軍心民心和抵抗鬥志,讓敵國軍民在最短的時間內放下武器,向德軍投降。
總而言之,德軍閃擊戰必須以“準快狠”取得勝利,一旦德軍放慢速度,將閃擊戰打成持久戰;或者德軍方面指揮上的重大失誤,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德軍就在戰略上輸於對手了。
上圖_ 德國戰鬥機羣突襲蘇聯前線野戰機場
德軍閃擊蘇聯爲何失敗?
在進攻的作戰中,德軍閃擊戰基本上做到了“準快狠”。但是,在進攻蘇聯的作戰中,德軍除了“狠”(瘋狂地屠殺蘇聯平民和戰俘),其“準”和“快”一樣都沒有達到。
第一,從戰役層面看,希特勒對於德軍主要進攻目標的判斷錯誤,成爲德軍閃擊蘇聯失敗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和閃擊戰“準”的特點是完全違背的。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在中線——莫斯科的重要門戶斯摩棱斯克。1941年7月10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羣集中60個師的兵力,在航空兵和坦克的配合下向蘇軍斯摩棱斯克展開猛攻,奪取西德維納河與第聶伯河之間的地區,進而打開通向莫斯科的道路。
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指揮西方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迎戰德軍。經過激戰,德軍至1941年8月8日殲滅蘇軍斯摩棱斯克集團等主力部隊,德軍在斯摩棱斯克消滅蘇軍主力的計劃已經初步達成。如果德軍將包括古德里安第2坦克集羣在內的機動突擊兵團放在中央集團軍的編制內繼續向前進攻,德軍很可能在冬天到來之前就能佔領莫斯科。
上圖_ 基輔會戰 中的德軍
可就在德軍即將突破蘇軍新的防線,進攻莫斯科的關鍵時刻,希特勒卻對德軍的主要作戰目標產生了錯誤的判斷。希特勒認爲,蘇聯西南部的烏克蘭地區是非常重要的糧倉和工業生產基地,進攻基輔對於摧毀蘇聯經濟至關重要,還能讓德軍獲得維持戰爭機器運轉的資源。
爲了拿下基輔,希特勒不顧古德里安等前線將領的反對,將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羣投入南線進攻基輔。經過激戰,德軍主力兵團於9月30日佔領基輔,殲滅蘇軍66萬人。
上圖_ 基輔防禦戰役
德軍拿下了基輔,贏得了蘇德戰爭爆發來最大的戰役勝利,但德軍已經戰略上敗給了蘇聯。基輔失守後,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再次集中兵力進攻莫斯科。但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卻在莫斯科城下碰得頭破血流。由於希特勒對德軍主要進攻目標的判斷失誤,讓德軍先打基輔,再打莫斯科,蘇軍利用德軍重兵南下進攻基輔的機會,重新動員組建部隊,加強防禦。
等到德軍佔領基輔後再次進攻莫斯科,蘇軍已經集結了125萬大軍在莫斯科城外枕戈待旦,蘇聯遠東地區的戰略預備隊也趕來支援,德軍被迫陷入和蘇軍拉鋸戰中,莫斯科戰役以德軍的慘敗而告終。
上圖_ 基輔會戰 的蘇軍坦克
閃擊戰的“準”就要求德軍不惜一切代價,將敵人的首都作爲重點進攻目標。可德軍統帥希特勒卻讓德軍暫時放棄進攻莫斯科,轉兵南下進攻基輔。即便古德里安反對,希特勒也一意孤行。看來,希特勒的軍事才能並不算高明。
敦刻爾克戰役,希特勒讓古德里安集團突然停止進攻,眼睜睜的看着英法聯軍34萬大軍撤回英國。打斯摩棱斯克進攻莫斯科,希特勒又犯下了相同的錯誤。
上圖_ 敦刻爾克
第二,從戰略層面看,希特勒對蘇聯的軍力和抵抗意志判斷失誤,讓德軍無法按照閃擊戰“快”的特點消滅蘇聯主力部隊,摧毀蘇聯的戰爭潛力。
“快”是閃擊戰的重要特點之一,但德軍的“快速”閃擊戰必須建立在“準”的基礎上,這個“準”包括進攻方向準確,指揮準確,也包括最高統帥對敵國敵軍整體情況的判斷是基本準確的。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儘管德國對蘇聯做了大量的功課,但希特勒仍然低估了蘇聯的抵抗意志和戰爭潛力。
德軍爲何進攻波蘭、法國得手?除了波軍、法軍的軍事部署出現嚴重失誤,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政府抵抗意志不堅決。德軍進攻波蘭後,除了波軍一線部隊在前線抵抗德軍,波蘭最高統帥部並沒有下定和德軍戰鬥到底的決心。
華沙失守後,波蘭政府被迫遷往盧布林,最後逃到了國外。德軍進攻法國後,法國當局的作戰意志也很不堅定。德軍從阿登森林方向主攻,插入法國的防禦縱深,法國當局就驚慌失措了,其政府內閣走馬燈式的更換,最後推舉出一戰時期的名將貝當和德軍談判。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
上圖_ 二戰中的波蘭軍
進攻波蘭和法國如此的輕鬆簡單,這讓希特勒想當然的認爲:進攻蘇聯就像閃擊波蘭和法國一樣容易。希特勒甚至宣稱“蘇聯就像個破房子,只要我們踹一腳,整個房子就倒塌了”。
可令希特勒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蘇聯的抵抗意志遠遠超出法國和波蘭,1941年6月22日,德軍進攻佈列斯特要塞,堅守要塞的蘇軍邊防部隊拼死抵抗德軍,2500多名要塞守軍幾乎全部陣亡。然而,蘇聯守軍的孤軍抵抗給德軍造成了的重大傷亡,德軍進攻要塞的主力部隊——國防軍第45師就損失1500多人。
防守佈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拼死抵抗,防守其他國土的蘇軍一樣在拼死抵抗。基輔戰役,西南方面軍的官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德軍反覆激戰,儘管西南方面軍66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但他們的拼死抵抗給德軍造成了傷亡10萬人的巨大代價。
上圖_ 佈列斯特要塞之戰
在保衛莫斯科的戰鬥中,蘇聯指導員克羅奇科夫更是喊出了“蘇聯雖大,我們已經無路可走”的口號。在莫斯科保衛戰最緊張的關頭,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沒有撤退,他冒着德軍轟炸的風險毅然舉行閱兵並發表演說,參加閱兵的蘇軍部隊高喊口號通過紅場,最後抵達和法西斯殊死搏鬥的戰場。正是蘇軍的拼死抵抗,讓德軍的“閃擊戰”變成了“持久戰”“消耗戰”。
蘇軍的拼死抵抗讓德軍“快速佔領蘇聯”的想法徹底落空,而蘇聯的戰爭潛力更是摧毀德軍閃擊戰的重要支撐。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在短短半年內就損失400萬兵力,但蘇軍在完善兵役制度的支持下,又迅速組建144個師的新部隊投入戰鬥。德軍消滅蘇軍多少個師,蘇軍就能將同等數量的新部隊投入戰場。整個蘇德戰爭,蘇聯先後有3300萬人參軍。這一點是德軍意想不到的。
上圖_ 蘇聯民衆在後方的工廠生產
除了對付正面戰場的蘇軍正規軍部隊,德軍對佔領區也頗爲頭疼。在歐洲佔領區,德軍能依託當地的資源以戰養戰,比如,蘇聯依靠捷克斯洛伐克的鋼鐵工業維持其武器生產運轉。但在蘇聯佔領區,由於斯大林號召老百姓“不要把一粒糧食留給敵人”,蘇聯老百姓堅壁清野,毀壞水井或在水井中投毒,把牛羊和工廠轉移到後方,德軍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作戰必需品,“以戰養戰”的想法落空了。
而蘇聯卻在佔領區組織游擊隊,以破壞交通線等方式襲擾德軍佔領軍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游擊隊付出了很大的傷亡(卓婭就是蘇聯游擊隊的英雄典型),但他們的敵後作戰讓德軍在蘇德戰場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局面中。
上圖_ 蘇聯民衆在登記處參軍報名
總而言之,不管是蘇聯紅軍的浴血奮戰,還是敵後游擊隊的艱苦作戰,蘇聯軍民“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強大的戰爭潛力成爲了粉碎德軍閃擊戰的重要原因。
蘇聯衛國戰爭是人類正義和邪惡勢力的殊死搏鬥,那些在蘇德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和倖存的老兵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參考資料:《畫說二戰之蘇德戰爭》 徐焰 著作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