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羽毛球變羽絨衣!陸官媒踢爆黑心造假內幕
黑心商家使壞,粉碎廢棄羽球變身廉價羽絨服填充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日,大陸官媒央視新聞報導,很多超低價還標榜90%充絨量的「羽絨服」,填充的根本不是羽絨,而是飛絲,即禽類毛片粉碎後的絲狀產物,也常被稱爲「粉碎毛」。據《大河報》報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商家爲了獲取廉價羽絨服填充物,跨地域收購二手羽毛球,將其上的刀翎羽毛拆解後粉碎,製成飛絲。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刀翎纖維比較細長且堅韌,粉碎後充進羽絨服或者枕頭、靠墊等寢具回彈效果更好,屬於較高質量的飛絲,「但刀翎毛梗上刷的厚厚一層膠水也會被粉碎,這些粉塵附着在毛梗顆粒上會對人的呼吸系統造成傷害,可能導致穿戴者過敏,甚至中毒。」
二手羽毛球去哪了?
「大量收購二手羽毛球,包郵收購有兩種方案,按斤回收5到15元一斤(看質量);按個回收斷毛一到兩根0.2元(人民幣,下同)一個,全毛0.4元一個有意聯繫」……
打開社交平臺,關鍵詞搜索顯示不少關於二手羽毛球批量求購的信息。記者隨機聯繫了幾名回收商戶,這些商家表示發佈信息爲真:「130元600個,正好裝一箱,整理好我找快遞上門取」。
在這些求購信息下,大陸全國各地的羽毛球愛好者、商業羽毛球館從業者、大型體育場保潔人員等相關人員留言詢問,試圖將手中的二手羽毛球變現。
當記者以球館主理人的身份,發佈信息稱有大量二手羽毛球待售,很快就有幾名商戶主動聯繫並承諾「有多少收多少,價格還可以加」、「量大從優,量大上門」。
問及回收羽毛球作何用途?大部分商戶表示是用作工藝品製作,或者挑選後用作羽毛訓練用球。
進一步溝通後,有商戶承認收回的二手羽毛球並不是全部拿去修復,「修復成本(人工)很高,現在做不到批量修復,頂多挑挑」。
商戶透露,好球肯定直接挑出來賣了,但它們基本都斷毛2根以上,很少會有人買來訓練,「大部分球(羽毛)要打碎做『羽絨』。至於具體如何操作,商家諱莫如深,不願再談,只催促趕緊發貨。」
粉碎、水洗、烘乾……羽毛球變飛絲
河南商人劉生(化名)多年經營小型機械生產批發,他表示這種生意並不是新鮮事。
「一套幹毛粉碎加篩選的機器加落地投產報價多少?」劉生介紹,早在幾年前,就有外地的客戶向他詢價「高速超微羽毛粉碎機」相關產品,並付款爽快。
在安裝現場,劉生見到包括羽毛球上的刀翎毛在內,成包的大毛片等待打成「飛絲」。
不同於羽絨的「細、軟、小」,這些大毛片無法直接使用羽絨分揀設備,需要先用粉碎機打碎。劉生告訴記者,這種機器有些型號一天就可以處理一噸毛片,如果需要再配套上水洗和烘乾,「市場上很多高速超微粉碎機都可以做到將羽毛打碎,毛梗也能碎,甚至還可以控制出料顆粒度的大小,機器也很便宜」。
「其實用刀翎打飛絲已經『很良心』了」,劉生在現場還看到許多顏色各異的雞毛、豬毛等原材料,「這樣還得多一道漂白工序」。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與普通羽毛製成的粉碎毛相比,刀翎羽毛形狀規則、毛桿直、羽毛纖維堅韌且細密,在被粉碎後,這些纖維依然能夠保持相對較好的彈性和韌性。這使得由刀翎製成的粉碎毛在填充產品(如枕頭、坐墊等)中,能夠更好地保持形狀,不易被壓實,提供更持久的蓬鬆度。
即使這樣,這種刀翎粉碎毛與羽絨的差距依然巨大。不僅在保暖、蓬鬆、輕便等指標上相差甚遠,在清潔度上也令人擔憂:「刀翎的毛骨很硬,打成粉碎毛後很容易出粉塵,並且毛梗上所含的膠水也無法處理」。相關人士說,這些粉塵可能導致穿戴者過敏,甚至中毒。
「划算羽絨」竟來自羽毛球
令「棟老闆」氣憤的是,有些商家售賣的羽絨服不僅「零羽絨」,並且所填充的飛絲質量也極其低劣,「抓在手裡,就像粉碎的豆腐渣」。
「棟老闆」此前長期從事成品羽絨貿易,現在也是一名活躍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自媒體打假人。
在近3個月中,「棟老闆」應網友請求,前後從不同主播手中購得多件羽絨服,隨後直播拆解,發現「飛絲代替羽絨」在行業內十分普遍,尤其是低價電商款羽絨服,更是造假重災區。
持續攀升的鴨絨、鵝絨價格,也是「羽毛球飛絲」氾濫的原因之一。
「去年『90鴨絨』一噸才30幾萬,今年直接跳到50多萬,『90鵝絨』更是從去年的70幾萬飆升到今年年中高峰的120萬,這幾天又降回70萬左右,一公斤合700元左右」。「棟老闆」認爲這一年的羽絨價格像坐了「過山車」,現在依然處於不低的位置。
而據相關知情人介紹,從羽毛球中獲取質量穩定的飛絲相當「划算」:一公斤羽毛球大概可以拆解出來近一半重量的刀翎羽毛,按照回收價格折算下來這些翎毛不到40元/公斤,生產出的飛絲可以滿足4-5件羽絨服的生產。
「我覺得這波輿論長期來說肯定對行業發展有利。」「棟老闆」分享了一些辨別真假羽絨的方式:「回彈好,沒有異味,最主要不能圖便宜,如果消費能力不足的話可以購買棉服過冬」。
合格的羽絲、絨絲製品只要標註清晰準確,本可以合法銷售,然而部分商家爲了攫取更多利益,虛假標註,將飛絲服標爲羽絨服進行售賣,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
記者瞭解到,此前,中國羽絨服使用的舊國標《羽絨服裝》以「含絨量」作爲指標,絨絲、羽絲都可計入含絨量,例如90%含絨量,實際絨子含量只有81%,其餘部分可用造價較低的「飛絲」找齊。
202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新國標《羽絨服裝》。按照新國標,絨子含量在50%及以上叫羽絨服,低於50%就不能叫羽絨服。
「飛絲」的輿論壓力讓50絨(絨子含量50%以下)的商家急了起來。「棟老闆」瞭解到,隨着這波輿論的發酵,許多商家爲了躲避接下來的打擊,紛紛緊急重新制作商品吊牌與水洗標,並標註絨子的真實含量,「現在低於國標的就不敢再稱羽絨服了,名字改成『羽絲服』或者『絨絲服』」。
羽絨服送檢該注意啥
隨着假羽絨服系列事件不斷登頂熱搜,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送檢」的方式維權。
「送檢」前後需要注意啥?記者諮詢了大陸國家級專業技術機構權威專家。
專家表示,對於正規檢測機構,消費者可到現場送檢樣品,也可通過郵寄的方式寄送樣品,檢測週期一般需要3-7個工作日,隨後將生成電子報告,如需紙質版報告,機構提供打印和寄送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項目都需要檢測,消費者可根據報告的用途選擇需要檢測的具體項目,如面料成分、羽絨成分、絨子含量、羽絨充絨量、蓬鬆度等,避免過度檢測,造成檢測費用浪費。
對於檢測結果的權威性,專家表示,在與商家交涉時,檢測報告可以作爲產品質量評價、成果及司法鑑定、貿易交易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具有法律效力,是仲裁和司法機構採信的依據。
特別是當檢測報告上標註有CMA(中國計量認證)、CAL(中國考覈合格檢驗實驗室)、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等標誌時,報告的法律效力更爲明確,幫助消費者證明產品存在的問題,並據此要求商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專家強調,如果消費者針對羽絨服的絨子含量和充絨量進行送檢,則需要提供「成衣」,即完整羽絨服,此項檢測費用大概爲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