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剝削≠戀童症 專家提醒注意伴侶狀況
臺北市警察局婦幼警察隊自制「閨密的悄悄話」宣導短片,強化宣導兒少性剝削防制,教導兒童及青少年「三不一要」的自我保護口訣,包括不拍攝、不留存、不散佈和要截圖。(臺北市警察局婦幼警察隊提供)
因持有未成年少女偷拍影片,藝人黃子佼引發社會羣情激憤,由於外界出現不少聲音,認爲黃的行爲是病症「戀童癖」,將其與性剝削劃上等號,但精神科醫師指出,觀看「兒童性影像」或是「兒少性剝削」的加害者,並不等於戀童症,若個案對性傾向沒有自覺、沒有痛苦、社會功能沒有受到影響,就不被列在精神醫療協助的範圍內。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兒童權利公約指的是未滿18歲,涵蓋臺灣法令中的兒童與少年。但診斷上則不同,以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系統來說,戀童症患者的年齡界線主要是對13歲青春期前的兒童有性幻想、性衝動、性行爲等。
李俊宏指出,戀童症和很多精神疾病一樣,必須要有臨牀上顯著痛苦,或社會心理功能顯著減損。兒少性剝削的加害者,並不一定有戀童症,但也有可能兩種樣態同時存在。
「非法行爲不一定都是病理性行爲,反之亦然。」李俊宏表示,阿富汗的童戲(Bacha bazi)有上百年的歷史,有錢人會找小男童扮演成女性表演跳舞,併發生性關係,但依照西方的診斷準則,這不是疾病,而是社會文化形成的兒少集體性剝削。
另外,黃子佼的妻子孟耿如發文代爲向大衆道歉,反遭網友撻伐。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羅惠羣說,孟耿如身爲太太、小孩的媽媽,壓力非常大,她的狀態或情緒可能也被控制着。
羅惠羣提醒,帶有權力關係的婚姻,首重「不要被隔離」,建議家人或朋友,此時更積極介入瞭解她的狀況,把她從這段關係帶出來,不管她要怎麼選擇,至少給她管道,不要太多批判的立場,而是關心和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