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守門員 北市幼兒專責醫師覆蓋率僅12.7%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自2020年由中央擇定部分縣市推行,去年推廣至各縣市,並規定2023年11月後出生的孩童均須加入計劃,由家長指定或政府媒合,讓每個孩童都有1名兒科或家醫科醫師追蹤健康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引起社會對兒虐預防措施的重視。民進黨臺北市議員何孟樺說,「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爲3歲以下孩童健康及兒虐守門員,但北市幼兒專責醫師覆蓋率僅12.7%,家醫科、相關專業醫師加入比例都不到30%,且診所收案量從0至近千案不等。北市衛生局迴應,目前補助誘因不大,制度面的調整確實有待努力。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自2020年由中央擇定部分縣市推行,去年進一步推廣至各縣市,並規定2023年11月後出生的孩童均須加入計劃,由家長指定或政府媒合,讓每個孩童都有1名兒科或家醫科醫師追蹤健康,等於是3歲以下孩童健康及兒虐守門員之一。
何孟樺指出,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在北市的幼兒涵蓋率僅12.7%,嘉義市去年首次加入涵蓋率就達43%,宜蘭在2020年首次試辦也有42%,相較下北市必須強化。
何孟樺表示,北市兒科、家醫科共317家,僅68家加入計劃,而醫師總計447名,也只有136名加入,加入比例都不到30%,而且只有診所加入計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等地區醫院都沒有加入,令人感到十分誇張。
何孟樺還說,在68家北市加入專責醫師制度計劃的診所中,收案量落差相當大,其中有22家診所收案數0,其餘46家收案數落差從個位數到近千案不等。
她呼籲,醫學中心在今年起可加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市府也應鼓勵醫院及醫學中心踊躍加入,醫學中心加入可讓更多孩童受到照顧。
衛生局長陳彥元坦承,確實有許多面向包括制度上的調整要努力,目前每位孩童加入1年僅補助1000元,特殊案例補助1500元,誘因不大,聯醫則以自己的預算執行相關公衛計劃。北市府回覆,將帶回研議,預計2周內提相關報告。
聯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認爲,臺北市就醫方便,許多家長帶小孩看診若不適合就換診所,不用進入制度也可以得到同等照顧,選擇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有時候反而會被政府規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