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局 中國何時出手

(路透)

這一場原由俄羅斯總統普丁起念要教訓烏克蘭並警告北約,卻被美國將計就計,慫恿並裹脅歐盟起鬨捲入的俄烏之戰,迄今已進行了將近半個月,戰況呈現膠着。

在初級階段,除美國坐收漁利之外,俄、烏、歐均已付出相當代價。俄國出動大軍近20萬,除卻傷亡,每日燒錢無數,目前還面臨着西方國家對烏國各種方式的支援,如再拖延時日未見戰果,則普丁不僅威望受損,甚至連國內政治地位都會動搖。

至於烏、歐,明顯已成兩大輸家。烏克蘭不僅加入北約無望,海、空軍實力大損,經濟嚴重受創,百姓逃亡已超過百萬,更大的挫折是原本寄望甚殷的美、歐各國,除略提供一些金援與軍火外,竟然無一個國家公開現身力挺。

歐洲方面則形同啞巴吃黃連,不僅北溪2號天然氣工程被美國攪黃,資金流失,歐元大貶,還被迫與巨鄰俄國對立,在地緣戰略上處於險境。俄烏之戰如再持續,俄、烏、歐三輸之局也就難以停損,是到了必須叫停的時候了。

外交博弈其實早已展開,俄、烏雙方藉白俄羅斯之地已進行多輪會談,主要國家之間的元首及外長也頻頻接觸或電話連線,但都不起什麼作用,戰爭仍在持續進行。原因有二:其一是俄、烏雙方條件差距過大,俄方要求烏國去軍事化、去納粹化,承認克里米亞屬俄,宣佈爲中立國,不加入北約;烏方均未接受,但卻要求俄方全面撤軍。幾輪談判唯一的成果是建立人道走廊,意思是讓百姓離開,繼續開打。其次,這樣南轅北轍的差距如要拉近縮小磨合,必須得仰賴第三者,這個第三者必須同時得到俄、烏雙方信任,立場中立客觀,還要有份量。

要滿足這些條件顯然不很容易。首先,美國及歐洲一衆尤其是北約國家被排除在外,因難獲俄羅斯信任。日前以色列總理班奈特前往莫斯科,與普丁會晤討論烏克蘭問題,班奈特隨後還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各方關注班奈特能否成功斡旋,令俄烏停戰。但普丁一句話就說明了班奈特的斡旋不易成功,普丁警告班奈特不要向烏克蘭提供任何以色列武器和技術;很明顯,以色列的地位與立場難以取得俄方信任。美、歐、以色列之外,或許還有一些有意願但條件未必具備的國家,如土耳其、芬蘭或印度等,就不必談了。

環顧全球,唯一具備條件的也許只有中國。中國作爲一個大國,份量夠;與俄、烏雙方關係較好,能同時獲得雙方信任;至今在這次俄烏之戰中,立場保持客觀中立。中國會否作爲一個斡旋者,關鍵不在條件,而是在意願。進一步看,中國有沒有意願又取決於中國有沒有好處;至於好處從何而來,具體爲何,前者很清楚,不外來自俄、烏及歐洲三方,至於具體如何,則是這幾方與中國的接觸商量而定。

中國會不會出手,何時出手,如何出手,因此就有一個脈絡跡象可循了。

(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