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領袖表態盼訪中 助推北京解封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至印尼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後,大陸對外關係回暖,中美也恢復各領域對話。 (新華社)
大陸持續鬆綁防疫政策,距離明年1月8日恢復常態生活只剩最後一哩路。事實上,大陸鬆綁疫控不只有國內經濟民生需求,更還有外交戰略理由。一如紐西蘭總理所言,如果大陸改變入境防疫規定,她率經貿團訪問中國;而繼德國總理後,法國總統馬克宏也可望在近期訪中,加上美國財長葉倫也表明對訪中持開放態度。爲恢復與各國常態往來,「解封」遂成北京必須且唯一選擇。
大陸各地加緊腳步恢復常態生活,一方面當然有其內部經濟民生的原因,畢竟受到疫控衝擊,不只涉及青年就業風向的大陸中小微企業叫苦連天,就連許多駐華外企也大喊吃不消。另一方面,中共二十大黨內人事底定後,與全球各國的外交經貿互動,如何從「線上」逐步恢復「實體」交流,更是當務之急。
近期以來各國領袖也紛紛喊話,希望能夠訪問中國,紐西蘭總理阿爾登便是其中之一。她在9日時就公開表示,一旦中國改變入境防疫規定,允許前往旅行時,她希望能率領紐國的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而她在11月曼谷APEC會議就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達相關意願。
而就在德國總理蕭茲11月4日率領經貿團,拔得中共二十大後首個訪華的歐盟國家頭籌後,法國駐華大使羅樑(Laurent Bili)在11月底接受陸媒訪問時,也釋放馬克宏期待再次訪問中國的訊息。
就連葉倫對訪問中國也保持「開放態度」。葉倫雖直言,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計劃,但對於訪中抱持開放態度,並不諱言期待進行與過去一、兩年更爲密切的互動。
各國領導人與官員訪中的呼聲,不只從外部進一步助推北京當局迅速鬆綁疫控政策的合法與合理性,也傳遞了在當前全球經濟不佳情況下,亟欲與中國恢復經濟交流的信號。
以紐西蘭爲例。紐國雖與歐盟簽署FTA,但其出口強項貨品肉類、奶製品僅被允許少量出口到歐盟各國,反觀中國是紐西蘭的最大貿易伙伴,每年佔紐國出口33%。無怪乎阿爾登坦言,紐中雖有意見分歧之處,但兩國貿易與經濟關係極具韌性,仍有共同經貿利益。
歐盟的另一火車頭法國其實也有相同考量。羅樑當時受訪時也稱,歐盟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在互惠和公平的共同原則基礎之上,歐盟和中國的經濟可以實現共同繁榮。
即便是拜登政府與美國會在國安議題仍然高度警惕中國,各類遏中政策與法案不斷推出,但面對其國內通膨困境,也不得不在經濟合作上向中國伸出橄欖枝,葉倫之前「希望加深與中國經濟往來」的一席話,或許就是美國眼下面對中國的心境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