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關店!又一30年老字號扛不住:曾紅極一時,如今僅剩6家店
引言:港式茶餐飲越來越不叫座了?
今年,餐飲行業利潤下滑、虧損、關店的消息,就像積蓄噴發剎那的岩漿,一波又一波地襲擊着曾經的行業巨頭。
打造出曾經等位2小時的“太二酸菜魚”品牌的九毛九集團,上半年的淨利同比大降71.5%至6797萬。
九毛九集團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連續虧損三年後,“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在今年上半年虧損額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並且深陷閉店風波,關店約在152-308家之間。
把一籠包子賣出一百多元的鼎泰豐,也宣佈撤出內地華北市場,關閉14家門店。
一批又一批熟悉的品牌正面臨關店、虧損的局面。
多米諾骨牌次第倒下,這次砸中了太興餐廳。
作爲曾經紅極一時的“港式茶餐廳”,太興餐廳憑藉着“菠蘿包”、“菠蘿油”的網紅單品俘獲了很多人對於“粵式風味”的追求。
而如今,太興餐廳這幾年在內地市場一直走下坡路,人聲鼎沸的門店早已不存在,並且逐漸在商圈中隱退了。
在平臺上搜索顯示,太興餐廳在廣州地區已經沒有門店了。
2019年年底,太興餐廳在內地合計有58家門店,其實廣州的門店數量僅次於深圳,原本有十餘家,隨着今年3月廣州最後一家門店關閉,現在太興餐廳在廣州已經沒有門店了。
目前在內地市場,太興餐廳僅剩下6家店了。
不禁讓人疑惑,港式餐廳不香了嗎?來自香港、擁有30年傳承的實力派老字號,爲什麼在內地市場會面臨如此的困境?
在香港“接地氣”,在內地成“小資”
太興餐廳屬於太興集團旗下的品牌,太興集團於2017年成立,目前旗下除了太興餐廳外,還有敏華冰廳、茶木、亞參雞、靠得住等17個餐飲品牌。
但是太興餐廳作爲太興集團的主品牌,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
這個從香港來的老字號,最早的第一家店是開在香港西灣河太安樓街頭,1989年的時候,它還只是個小燒味鋪,就僅僅是憑藉美味的燒味,就引得街坊鄰居爭相購買。
如今35年過去了,當初的燒味小店轉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港式餐廳,菜品也更豐富了。
在香港,茶餐廳的定位屬於“接地氣”的市井文化,分不同時段選擇性供應產品,對於香港當地人來說,是一種剛需性的餐飲需求。
除此之外,“拼座”在香港的茶餐廳裡更是常見的事,人多的時候座位都不夠坐,大家都只能將就擠一擠。
香港當地人也表示,香港的茶餐廳其實就是平民大排檔,不要以爲是什麼高級餐廳,服務的就是消費水平不高的羣體。
然而到了國內,茶餐廳卻搖身一變成小資們熱衷消費的品牌,不僅躋身高大上的大型購物中心,而且還“升級”爲香港粵菜休閒餐廳,主打的就是高端。
從平民走向高端,連帶着價格也一起上漲。
以太興集團爲例,2018年,太興香港餐廳人均消費65.4港元,太興內地門店的人均消費則爲84.4港元,整整高出29%的價格。
當時作爲一種新鮮且洋氣的餐飲業態,茶餐廳北上的征途也很順利,據《中國粵菜產業發展報告》,截止2017年,全國茶餐廳總量已近8000家。
其中太興集團更是在2019年6月登陸港交所上市。
只不過,正如茶餐廳的興起受益於香港文化的興起一樣,香港文化衰落之後,茶餐廳也跟着一起衰落了。
2019年,太興餐廳就開始增速放緩,其首次錄得營收下滑,19.32億港元較2018年的20.23億港元同比下滑4.50%,而2017年、2018年則分別保持1.77%、6.42%的增速。
不得不承認,在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國,茶餐廳在國內大部分地區依舊屬於小衆的特色餐飲,市場容量着實有限。
更何況,消費者不管去到哪一家茶餐廳,似乎都能吃到差不多的西多士與叉燒飯,菜單雷同到讓人以爲是同一家店,裝修也是萬年不變的“老香港”裝飾,所以對於喜新厭舊的年輕消費者來說,新鮮感很快就喪失了。
因此,乘着了消費升級和政策東風的茶餐廳,在新鮮感過後,自然也就面臨衰落了。
港式茶餐廳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一波又一波的網紅餐廳崛起,年輕人也在這些門店大排長龍,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回到過茶餐廳。
暴跌76.35%,多地關店!
30年老字號也扛不住
港式茶餐廳的式微也反映在業績上。
8月22日,太興集團(06811.HK)發佈了2024年中期財報,同樣延續了其頹勢。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太興集團營收同比增長2.82%至16.13億港元,淨利潤爲1072.00萬港元,同比下跌了76.35%。
而內地市場的業績,更是慘不忍睹。
今年上半年,太興集團在內地市場的收入同比下跌了28.63%至1.82億港元,佔整體收入的比例約11.28%,並且經營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了,虧損同比增長了137.46%至2495.5萬港元。
並且從2019年開始的連續幾年裡,太興集團在內地市場門店數量從2019年的63家縮減至2023年的45家,其中關閉的多數是主品牌太興餐廳。
針對這個閉店風波,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評價“太興淪落爲一家不吸引的茶餐廳”。
隨着內地餐飲市場的創新被激活,無論是從品類、價格還是體驗,人們隨時可以找到性價比和味道更好的餐廳。
茶餐廳風光的日子不再。
餐飲集體卷“窮鬼套餐”
對於業績的困境,在最新財報裡,太興集團也表明了原因,中國內地市場餐飲的低價競爭越來越激烈。
雖然上市之後,太興集團就沒有披露人均消費的具體數據了,但是從大衆點評上可以看到,目前太興餐廳人均消費在80-110元之間。
80元以上的客單價,明顯不是消費主流,太二、九毛九這種定位是面向中高端消費者的品牌,價格都降了。
今年第二季度,太二酸菜魚的客單價降到了69元。
今年以來,大家也可以明顯感覺到,餐飲業都不容易,經歷了三年口罩事件的滌盪,理性消費的心態開始盛行,讓線下消費風向直接轉變了。
不少連鎖餐飲品牌爲了應對消費疲軟,開始以短期降價、促銷套餐等方式來激活消費。
9.9元就可以點海底撈鍋底、呷哺新菜單套餐均價降幅超10%、必勝客推出人均40元的平價餐廳對標薩莉亞、慫火鍋喊出“鍋底8元起,葷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燜飯6元任吃”口號......
左爲新認慫公告,右爲舊認慫公告
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啓就曾表示,“整個餐飲市場都在降價,你不降不行,這個市場你不搶就只有餓死。”
不管是高端餐飲,還是連鎖餐飲品牌巨頭,都用“窮鬼套餐”收穫一波波的流量,收割一批批“窮鬼”。
從麥當勞13.9元的“1+1隨心配”、9.9元的咖啡、德克士9.9元任選2件、最低4元一杯的喜茶、3元的米村拌飯,各餐飲品牌不斷下探價格,同時也在不斷刷新大家對“吃頓飽飯”的價格期待。
只能說,在現在這個時代,想要打開消費者的錢包,已經沒那麼容易了,現在的消費者更加精打細算,除了口腹之慾,其他非必要的支出都已經減少了。
“質價比”時代到來
只不過,摳歸摳,並不代表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也“摳門”。
衆所周知,越“摳”越在意性價比,消費者是沒有那麼好忽悠了。
降價要是品質也下降,那便會接受消費者的“捶打”。
這一代的消費者,是“既要又要”,既要性價比,又要品質好。
也就是“好吃不貴”,從旅遊熱潮中也可以觀察到,“質價比”是餐飲的大趨勢。
比如之前淄博燒烤和今年年初大熱的天水麻辣燙濱,可以發現,它們其實都是建立在同一個邏輯上——實惠。
說到底,質價比的關鍵,就是要讓消費者覺得自己花的“物有所值”。
雖然餐飲行業集體大降價利好的是消費者,但是對於商家來說,其實很容易會影響到品牌的盈利能力,這並不是一種長期的策略。
因爲在降價的時候,房租成本、人工成本和食材成本卻是在連連上漲,對於有規模的餐飲巨頭來說,還能背靠供應鏈打下價格,對於中小品牌來說,是根本沒辦法進行大幅降價的,如果真要降價,那隻能用劣質的食材了,這顯然與“質價比”是相悖的。
如今的餐飲業是真不好做,就像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曾表示過: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