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傅盛:不看好雙足機器人商業化,三五年都沒戲

出品|本站科技《態度AGI》對話欄目

作者|丁廣勝

頂着30度的酷暑,難以阻擋人們排隊和人形機器人合影的熱情,在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它們是真正的主角。

這些機器人有的是一位翩翩女子,有的是一位年輕老師,有的則被裝扮成酷酷的模樣,像來自未來戰士,它們將前往各地的智能標杆工廠。

但你要問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怎麼看,他會堅定的給這樣的氛圍潑上冷水。

他提醒,大家一定要知道做一個“原型”,和做一個產品之間的巨大差異。

“其實,在去年特斯拉“擎天柱”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很受振動,當時馬斯克放話,再過一到兩年,就能做到規模應用。當時我就發言,不可能!”

傅盛給出原因,雙足機器人必須依賴機械結構,但結構不是摩爾定律支撐的。而且,你們爲了雙足犧牲了太多,還要解決摔倒的問題。

再看成本和商業化,“我輪子的結構也能落地,而且我永遠比你便宜100以上。”

他的感受是,大家這波熱情可能主要來自大模型,傅盛舉例,在大語言模型出來之前,機器人拿起杯子,都是世界級難題。

我們還聊到了AGI,傅盛說,大模型到底能不能實現AGI?去年都信心滿滿,現在有很多人覺得不太可能,它只是一個更好用的工具而已。

標誌性事件是GPT5發不出來。

“一個科技類的創業公司,18個月沒有發自己的旗艦產品,而是忙着做Search GPT,或者做個GPT4o,至少說明他們遇到了一定的問題。”

“如果它們一直沒有的話,可能這一波就會出現'互聯網泡沫',大家都在等這件事。”傅盛說道。

如下爲與傅盛對話實錄,略作刪減:

問:您現在微博300萬粉絲,抖音粉絲過百萬,這對於任何賬號運營者來講都是里程碑式的成績,您是如何做到的?平日如何做內容規劃?目標是什麼?

傅盛:ChatGPT出現以後,進入了一個寒武紀大爆發的時代,各種東西都在出現,把我們一些經驗、一些看法分享出來,肯定是有好處的。對我們最直接的就是能夠接觸客戶,對我們來說也挺好的。

其實我自己不花什麼時間,因爲每天我本身就要學習新的知識,把它整理出來,順便講講,順勢而爲。

問:今年一月份的時候,你的AI課講的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超越OpenAI的機會,一定來自大模型的應用,大半年過去了,您看到了哪些機會出來?

傅盛:那個時候大家還有爭議,是否做好一個特別牛的模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今天看起來,這個已經非常明顯了,做好一個模型,其實也不能解決大多數的問題。

甚至現在,大語言模型到底能不能實現AGI?去年大家都信心滿滿,現在有很多人覺得不太可能,它只是一個更好用的工具而已。

至於機會,只是有些機會可能不屬於創業者。比如說蘋果發佈了iOS18,它的股價最高上漲10%。你說這是不是機會?把手機改造一點,但只要手機廠商自己幹,你就沒機會。對於蘋果來說就是一個新的機會。

另外,(機器人)拿這個杯子,在大語言模型出來之前,就是世界級難題。最近爲什麼自動駕駛又火了?實際上就是端到端,機器人一定會是個很重要的產品載體。

問:你不看好雙足機器人,爲什麼?

傅盛:技術複雜過高,雙足機器人它必須依賴於機械結構,但結構不是摩爾定律支撐的,結構每年能改一點點就不錯了。

其次,爲了雙足犧牲了太多,包括能耗,包括穩定性。雙足機器人還要解決摔倒的問題。第三是成本,雙足和幾個電機和輪子相比,它成本一定高,而且輪子99%以上的場景不會出錯。

我認爲做一個研究方向是可以的,但你說今天雙足要大行其道,我不看好這個,科技嘛,每個人的夢想都值得鼓勵。起碼三五年沒有戲。

問:那十幾年之後呢?

傅盛:那是,有一天我們都去火星了呢。我們現在再想想自動駕駛這個事,從2016年開始,谷歌的Waymo,那時候大家覺得兩三年就能搞定。就連埃隆·馬斯克每年都在吹牛,他2018年就說自動駕駛將取代現在的駕駛方式,即便特斯拉做的Robotaxi,又跳票了,看着吧,那天我跟餘凱還在聊,特斯拉下次還會推遲。

無人駕駛解決的就是出錯率問題,出錯率到今天FSD也只能做到兩三百公里就得接管一次,但人不是這樣,老司機開10萬公里都不出事的。

問:如果雙足機器人真的能落到產線上,會改變你對它的商業化的看法嗎?

傅盛:不會啊,因爲你能落在產業上,我一個輪子的結構也能落,而且我永遠比你便宜100以上。

問:“具身智能”在形態上有什麼終極版本嗎?

傅盛:“具身智能”不是一個形態的版本,具身智能是一個技術的概念。我通過我的觀察去創造我的智能,我和物理世界交互創造智能。“具身智能”不是非得有人的身體,才叫“具身智能”,通過和物體的交互,一個機械臂的抓取,它就是“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概念。

其實大模型纔是推動機器人進步的基礎條件,在沒有大模型之前,機器人對世界的理解是不能想象的。比如一個指令“這個蘋果拿給我吃”,是蘋果,可以吃,拿給我,這幾個處理全是大語言模型做的。

在機器人產業,大家一定要知道做一個“原型”,和做一個產品之間的巨大差異。

問:你們的機器人主要的應用場景是哪些?

傅盛:我們獵戶星空機器人產品主要還是遞送類,在餐廳送餐、回盤;現在也有一些交互類的,去做講解,引導。且海外需求旺盛,因爲在發達國家他們勞動力是比較貴的,而且稀缺。我們在海外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當然慢慢在克服。我們現在的目標是“開箱即用”。

我雖然不看好人形(雙足),但我覺得機械臂去做一些動作是可以的,我們下半年會有產品推出。

問:你說OpenAI不是AGI的唯一路徑,那是Scaling law不行還是transform架構不行?

傅盛:我看谷歌一個研究員說現在大語言模型遇到瓶頸,標誌性事件就是GPT5發不出來。一個科技類的創業公司,18個月沒有發自己的旗艦產品,都在忙着做Search GPT,或者做個GPT4o,說明他們至少遇到了一定的問題。

前不久我跟硅谷來的朋友聊,硅谷現在都在盯看ChatGPT5到底能不能出來。如果沒有的話,可能這一波就會出現“互聯網泡沫”,大家都在等這件事。

問:從市場上看,現在大家需要什麼樣的模型?

傅盛:剛纔面壁智能的高管也說了,現在一個幾十億參數下都能實現很好的性能,對於企業來說,只要能夠幫我提高效率就夠了,我又不需要一個全職全能的上帝。

問:獵豹現在做私有化大模型會出海嗎?

傅盛:我們的思路是這樣的,我們正在跟頭部的企業合作,做出來的東西現在一期已經在交付,二期正在做,做出來我們認爲是有可能標準化的。我們的邏輯是,只要做好,讓他們都能滿意,我們把它標準化,可能下一步就是出海去做。因爲出海本來就是我們的基因。

海外市場足夠大,付費也挺好。但是中國市場能夠驗證產品模式,中國市場驗證的產品模式,現在到全球都是有競爭力的。

問:您覺得窗口期大概有多久?

傅盛:現在是8月份,我們最多就到年底,一步一步來,我也想了不要那麼急。兩件事,一個是私有化大模型,一個是大模型機器人做好。

問:你怎麼看待小模型發展趨勢?中美有明顯的差距嗎?

傅盛:小模型這件事,現在已經在不斷被驗證了。你看蘋果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它的小模型上。第二,現在端上的需求是很大的,無論是手機、電腦,未來一定是這樣的邏輯。中美有沒有差距?應該沒有太大的差距。

問:我們接下來沒有做人形機器的計劃?

傅盛:我們要做勞動機器人,就是機械臂在機器人上面,但是我們不會做純人形,我們不會做雙足。

問:有觀點認爲雙足或者人形機器人處在爆發“前夜”。

傅盛:前夜啥前夜。去年“擎天柱”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很受振動,當時特斯拉放話,再過一年還是兩年,做10萬臺還是幾萬臺的規模。當時我就發言,我說不可能。到今年,特斯拉說明年會有1000臺到工廠,我要真說如果這1000臺能夠很好的工作,他都做不到,但是以他的實力,放1000臺去測試是可以的。

問:現在機器人的成本和人力的成本相比較,是什麼樣的階段?

傅盛:在工業場景形成了共同的認知,一個設備如果是一個人三年的工資,他就會用設備。但這是工業花了很長時間才形成這樣的模式,我們做服務機器人就更難了。

關於《態度AGI》

本站科技重磅推出系列對話欄目《態度AGI》。過去三年,AI變革風起雲涌,全球科技秩序正在重構,通往AGI的道路或許正在悄然臨近。本欄目以AGI爲題,將對話100位AI專家、企業家、投資人,試圖撥開雲霧,與大家一道見證AGI時代的到來。第十二期對話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

往期回顧:

《態度AGI》第一期:對話李開復:大模型創業狂奔一年 中美差距縮小 我十年不套現

《態度AGI》第二期:對話王小川:我們不跟進大模型價格戰

《態度AGI》第三期:對話戴文淵:大模型價格戰不解決核心問題

《態度AGI》第四期:智源研究院院長王仲遠:GPT4不是國內大模型的盡頭

《態度AGI》第五期:對話朱嘯虎:5年後將沒有獨立的大模型公司存在,因爲沒有商業模式

《態度AGI》第六期:對話梅花創投吳世春:“中國大模型五虎”想要跑出來非常難

《態度AGI》第七期:對話躍然創新CEO李勇:做大模型應用 如何和巨頭錯位競爭

《態度AGI》第八期:對話智譜AI CEO張鵬:視頻生成是AGI必經之路,超級App將在“不知不覺”中到來

《態度AGI》第九期:對話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聰:中國大模型已從追趕對標走向自主原創

《態度AGI》第十期:對話360周鴻禕:魔法對付魔法,大模型安全問題得靠大模型

《態度AGI》第十一期:對話彩雲科技CEO袁行遠:超越ChatGPT,需要打開“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