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偷捕致歉信”傳遞的信息
□王嘉言
公開道歉這種方式,給全市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創建教育課,而道歉信本身就是一種文明意識的進步。
日前,本報的報紙分類廣告欄裡出現了一個“另類”,這是一封很短的道歉信:周某等三人因非法捕撈水產品造成漁業資源及生態環境破壞,損害了公共利益,因此向社會公開道歉。
雖然道歉信只有短短几十個字,我們無法知道周某等非法捕撈水產品的過程以及對漁業資源生態環境破壞的細節,也不瞭解他們是否受到其他形式的處罰,但蘇州正在努力建設全國文明典範城市,這封道歉信背後的現實意義,應當引起我們的一些思考。
這封道歉信給普通市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警示樣本。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看“外表”,更看“氣質”。文明應當存在於每個市民的行動中。市民個人出現不文明行爲,除了接受法律規定的處罰外,用公開道歉的方式,更表達了當事人悔過的誠意,同時也對其他人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最高榮譽,而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的升級版,是文明城市的標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6月初召開的全市建設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推進大會上,蘇州發佈了“三年行動計劃”,號召全市上下在全國文明城市全域化的基礎上,用三年時間把蘇州建成全國文明典範城市。行動計劃提出,要努力形成全民參與共建的強大合力,搭建好市民便於參與、樂於參與的工作平臺,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及時曝光各類問題,切實形成全面推進、全民推進、全域推進的生動局面。
這封道歉信中提到的違法事實,可以說是文明典範城市創建過程中的一些不和諧音符,直接影響着文明城市的建設成果。但公開道歉這種方式,卻給全市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創建教育課,而道歉信本身就是一種文明意識的進步。
城市建設始終要以人爲本。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的根本目的,最終還是讓人民滿意。從這個意義來說,創建永無止境。蘇州一定要堅持以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務實舉措,讓文明城市建設成爲所有蘇州市民的內在追求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