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與會專家曝一度以為遭下毒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上午出席行政院院會。記者潘俊宏/攝影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釀2死,今天預計解剖釐清死因;衛福部昨晚召開專案會議,邀請照顧病人的醫師代表,以及疾管署、食藥署等待參與討論,相關個案累積11例。與會專家表示,推測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中毒,並且還原當時個案照顧狀況。
相關個案累積12例,包含2人死亡。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根據疫調顯示這些個案都是在3月19日至22日間去寶林茶室用餐,並食用粿條或河粉;此爲嚴重少見的案例,希望能儘速釐清原因。
個案中第一例死亡的爲39歲呂姓男子,24日搶救不治。與會專家還原當時狀況,一開始在急診雖有急救成功,但後來在加護病房幾小時後就因爲器官衰竭過世。推斷爲呼吸毒素米酵菌酸,只要1毫克就會致命,且也沒有解毒劑,只能做積極治療,如血漿置換術、處理抗凝血功能障礙、輸入大量血漿;然而,最終結果仍待相關檢驗化驗結果確認。
另有一名40多歲吳姓女子仍在加護病房治療,當時由重症科醫師收治該患者,並且發現跟先前呂男症狀類似,因此才機警諮詢毒物科,一度以爲是遭到下毒。後續分析推測並不像化學毒,因爲這些個案的肝指數都非常高,從幾千到一、兩萬都有,有急性肝衰竭的表現,比較像細菌滋生毒素造成,跟諾羅病毒造成的拉肚子不一樣。
馬偕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表示,Burkholderia gladioli氏菌, 是一種喜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爲一種植物病原菌,也可能對人類造成伺機性感染,亦可以與植物和真菌共生,存在於土壤、水、植物根莖及多種動物體內。
蘇昱彰說,Burkholderia gladioli氏菌產生的毒素爲「呼吸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食用後可引起人類中毒,並有致命危險。細菌會在溫暖氣溫和真菌生物的存在下繁衍生息,因此食品發酵過程較容易發生。但是這類中毒罕見,以前在中國大陸廣東有發生過類似事情,全世界相關研究顯少。
蘇昱彰表示,米酵菌酸會干擾細胞能量的產生,進而導致細胞損傷和死亡。中毒的最初症狀包括疲勞、頭暈無力、胃痛、嘔吐、嚴重腹瀉和出汗,意識改變,可能有低血糖 ; 嚴重者可能導致肝衰竭、腎損傷和昏迷。死亡率爲40%至100%,出現最初征兆和症狀後一天內可能就會因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民衆要預防此類中毒的較好方法是儘量吃新鮮的食材,避免食用過期食品,並注意食物的保存,特別是在炎熱的氣候裡。
衛福部昨晚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召開專案會議。圖/取自王必勝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