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線簡化仍會塞車 市府:變安全
公館圓環連續7年成爲北市交通肇事數第1名路口,臺北市長蔣萬安25日拍板將啓動拆除圓環計劃。(丁上程攝)
讓不少雙北通勤族詬病的臺北市公館圓環將拆除並填平地下道,外界質疑原先走地下道的公車將回到平面道路,恐讓交通更壅塞。臺北市交通局25日坦言,拆除圓環確實無法讓羅斯福路、基隆路口交通更順暢,但因交通動線變得簡潔,絕對會降低事故率且更加安全。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公館圓環汽機車側撞、擦撞事故率佔比相當高,爲同年度當地所有事故類型逾40%,肇因又以變換車道不當有14件、違反特定標誌禁制有13件、未依規定左轉彎也有12件,加總各項約有68件。
交通局去年曾爲紓解公館車流、塞車做模擬研究案,結論爲拆除圓環對車流紓解改善不顯著。局長謝銘鴻昨表示,去年提出交通分析並與副市長李四川、工程單位商討,市府一直在討論拆除圓環後的路行規畫,初步朝向將圓環調整成正交路口,民衆也能較爲直覺反應,同時可擴大人行道、自行車道空間。
北市交工處長張建華指出,過去曾做過模擬,拆掉圓環後肇事率估計可降低30%,因當地爲交通要道,拆除後無法改善交通壅塞,但能確保用路安全。
國民黨議員楊植鬥表示,曾騎機車經公館圓環騎錯路線被開罰、也看過數次車禍,若能順利拆除公館圓環,可列爲興建捷運外影響雙北交通最深的交通政策。
民進黨議員王閔生說,他數度質詢公館圓環存廢議題,連續7年成爲肇事率第1名的路段,交通動線一定有問題,他相當支持拆除圓環。民衆黨議員張志豪則憂心,當地車流動線混亂,困擾民衆許久,拆除圓環的方向正確,但還未看到拆除後的交通規畫配套,相關局處應詳盡考量並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