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海域物種研究顯示 花蓮抹香鯨出現頻率變多

花蓮福爾摩沙協會推動東部海域抹香鯨等物種研究,發現今年抹香鯨的出現頻率爲17.24%,較去年顯著增加。圖/多羅滿賞鯨公司提供

花蓮福爾摩沙協會推動東部海域抹香鯨等物種研究,去年啓動「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劃」,昨公佈今年觀察結果,發現抹香鯨出現頻率爲17.24%,較去年顯著增加。

花蓮福爾摩沙協會創辦人廖鴻基執行「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劃」,自2023年至2025年爲期3年,收集影像、聲音與航跡等寶貴資料,深入瞭解抹香鯨行爲模式及其在東部海域分佈情形。

協會昨天公佈今年的調查結果,今年共有29次航班,成功目擊鯨豚羣體28次,目擊率高達96.55%。其中抹香鯨出現的頻率達到17.24%,較去年顯著增加,反映出東部海域生態變化。

花蓮福爾摩沙協會總幹事藍振峰表示,鯨豚是海洋哺乳動物,通過聲波覓食、探索海底環境及與同伴社交互動。根據不同種類鯨豚,發出的聲音頻率和持續時間不同,這些聲音包括咔嗒聲、口哨聲、脈衝叫聲、尾鰭拍打水體聲及身體躍出海面的撞擊聲等。

藍振峰指出,隨着水下聲學技術的發展,鯨豚聲學(Whale Acoustics)研究成爲研究鯨豚行爲的重要項目。今年透過移動式和固定式的設備,計劃團隊不僅成功錄製151筆原始聲音資料,還將107筆清晰可用的資料整理成頻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