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延慶賽區“三盆水”保造雪

本報訊(記者 解麗)按照冬奧會競賽標準,高山滑雪的各項比賽賽道均需採用人工造雪方式。如何將水引上高山進行造雪?造雪後又如何進行利用?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走進冬奧延慶賽區——小海坨山,探訪其造雪系統。

在延慶小海坨山南坡,海拔900米、1050米、1290米處,分別有兩個蓄水塘壩和一個蓄水池,從空中俯瞰好像山間的“三盆水”。據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設計部工程師孫向輝介紹,從佛峪口水庫抽上來的水在這裡存蓄,能爲賽時山頂的人工造雪提供水源,還能收集融雪水和雨水,循環利用。“兩個塘壩和一個水池加起來,蓄水的有效庫容一共是16萬立方米。根據賽後運營的需要,對再生水、融雪、降雨通過塘壩統一調蓄,從而形成造雪耗水的內循環,實現最大限度保護水資源。其中900米塘壩位於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延慶冬奧村中間,水面相對開闊,還可作爲景觀水庫,成爲賽區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造雪外,整個延慶賽區從規劃設計、工程管理方面也都採取了各類節水措施。例如,採用節水型衛生器具和配件,各區域進場路口處廢水沉澱池內廢水循環利用,處理後回用於混凝土養護和灑水降塵。 “賽區的生活用水也有一套完備的供水系統。就在海拔820米左右,一座污水處理站即將在6月底啓用。所有生活污水都將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形成生活污水的循環再利用。”據悉。冬奧延慶賽區所有涉水工程將在6月底全部啓用。

另據延慶區水務局四級調研員劉永林介紹,從官廳水庫到佛峪口水庫之間,一條生態廊道即將在6月底亮相,“佛峪口河的水道將形成水面景觀,同時種植一些沙地柏樹、槐樹等耐寒樹木,與冬奧森林公園相結合,形成冬奧延慶賽區周邊林水相依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