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菱娟專欄》籌畫自己下臺的身影,不要等到落寞時離開

前一陣子看了一部陸劇好療愈,叫「去有風的地方」,其中一位女配角,因爲網路流言,被酸民圍剿,覺得非常傷心難過,不知如何面對朋友,所以想要逃離原來地方不想讓人看見,正準備要離開這個小鎮。

「公關教母」丁菱娟認爲,若要離開某個地方或羣體,一定要在自己最開心、最快樂、最光彩的時候,不要留遺憾,讓周遭的朋友跟着傷心難過。 示意圖/Canva

其中一位朋友跟他說,「別就這樣走了,要走的話就要開心的走,不要委屈的走」「不要哭着走,想走的人不好受,沒有把你留住的人也不好受」。這兩句話深得我心,我們在傷心時離開,心情是落寞的,好朋友知道我們處於低谷,往往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們讓自己難過,也讓旁邊的人不好受。

儘量避免讓自己陷於這樣地步,心裡要有一個執念,若要離開某個地方或羣體,一定要在自己最開心、最快樂、最光彩的時候,不要留遺憾,讓周遭的朋友跟着傷心難過。

最好的方式就是搶回自己主導權,自己決定用甚麼樣的心情和態度面對,這讓我想起現在周邊的朋友們都面臨到退休,這是職場工作者無可迴避的議題,必須早點做準備或轉念。

上臺靠實力,下臺靠智慧

有一些屆齡退休即將離開職場的人,仍然眷戀着舞臺,不肯離去,一直到不得不才被迫離開,之後終日落寞寡歡,這樣的身影其實令人唏噓。

職場是講求成長和永續的,但卻有人自我催眠,「公司少不了我」,非等到身體垮了或被迫離開才行動。

如果能夠早些明白,總有一天也是要下臺一鞠躬,爲何不趁自己還有活力、能力的時刻,開始思考及籌劃離開職場舞臺之後的日子該怎麼過,讓自己從從容容,瀟瀟灑灑的說再見,開開心心的迎接所有人的祝福,爲自己開啓下一個篇章。

不只是專業經理人會面臨這樣的過程,其實就算偉大的創辦人也必須要放下自己的豐功偉業,轉場追求夕陽下山的美好。轉而去追求另一種工作,與自己興趣和生活結合的工作。譬如顧問、寫作、畫畫等,不以賺錢爲前提,心情就輕鬆多了。

不僅心態上要調整,生活的準備也要調整。心態上接受「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必經的過程,與其讓後浪推着走,倒不如自己籌劃下臺的身影」的準備。生活的準備調整就是去盤點自己有什麼想做一直沒做的事。

50歲後要多方嘗試培養興趣

我至今仍然非常慶幸我離開第二人生職場時候的樣貌,那時候我的團隊業績創高峰,組織向心力強的時刻我宣佈退休,別人覺得可惜,只有我自己知道這正是對的時刻,因爲站在高峰,也正是最好的狀態準備下山,自己選擇下山的方式,別人會記得你瀟灑的身影。

那時候我辦了一個個人告別演唱會,當我站在舞臺上,感受着來自同事、朋友、家人的祝福,歌聲在空氣中飄揚,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離開並不是結束,而是一種轉換和進階。這樣的離開方式,讓我以更豐盛的心情邁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也給予了身邊的人一個美好的回憶。

在50過後就慢慢思考和培養工作以外的喜好和樂趣,爲退休後的人生做準備。這些準備包括了生活方式、興趣愛好、社交圈,甚至是事業的延續。這樣的思考能夠讓我們更釐清,明確地知道自己期望退休後的生活是什麼模樣。不是簡單地停下來,而是有目標地邁入下一個階段,使退休生活充實而有趣味。

退休不是對工作的告別,而是一次對自己人生的重新定義和重新塑造的開始。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