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率先吃到AI紅利
作者 | 劉寶丹
編輯 | 黃昱
辦公是AI最先落地的B端場景之一,但隨着市場化探索的推進,各家對AI的態度已經出現細微的分化。飛書對AI的態度更爲慎重,而釘釘則保持樂觀。
9月10日,釘釘“AI超能力·新質生產力城市峰會”落地常州,會上,釘釘全球商業總裁楊猛在會上表示,已有超過20%的常州上釘企業在使用釘釘的AI能力。
“這個比例居於全國前列。”據楊猛介紹,這些企業主要用AI輔助他們的日常工作,通過釘釘,很多企業加快了自己擁抱AI的速度。
常州的代表性在於,該城市是江蘇第五座“萬億之城”,擁有4720家高新技術企業、92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也代表着,釘釘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類高知識密度、高研發強度企業的辦公需求。
尤其,這類企業對AI有明顯訴求。楊猛表示,釘釘結合AI技術打造了數字化解決方案,能夠助這些企業邁入數智化時代。
釘釘的典型AI應用場景包括:通過BI分析助手,提升一線數據分析和決策能力;藉助釘釘智能體,檢查日常業務會議,提升企業的合規水平;通過釘釘智能體,圍繞行業期刊、專利等進行專項分析,打造研發人員專屬的“研發助理”。
事實上,這只是釘釘AI落地應用的一角。目前,釘釘已經擁有220萬+AI月活組織,100萬+AI合作伙伴,50萬+AI智能體,在釘釘上AI的日調用量已經達到1000萬+次。
這一切都與釘釘的戰略變化和阿里集團對釘釘的投入息息相關。
去年,釘釘結束了由阿里雲分管的局面,並被阿里集團確認爲第一批戰略級創新企業。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表示,作爲國內最高效的企業協同工具,面向未來,相信AI時代每個人和企業都將具備個性化的智能助理,而釘釘有望成爲用戶最好的AI智能助理平臺。
阿里也對釘釘傾注了更多資源。釘釘是阿里集團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的第一個產品,釘釘總裁葉軍也表示,“四小龍”戰略後,集團對釘釘的幫助、支持會比以前更多,空間也變得更大。
從AI產品斜槓到開放AI PaaS平臺,再到發佈AI助理產品,過去一年多,釘釘不斷加大對AI的戰略佈局。6月,釘釘在2024年生態大會上宣佈,對所有大模型廠商開放,月之暗面等模型公司均已入駐釘釘。同時,釘釘還推出了AI搜索新品。
這是一個完整的大模型落地鏈路,從模型到產品,釘釘試圖打通大模型技術和辦公場景的通路,探索出更多使用場景,成爲人工智能時代的超級入口。
根據釘釘規劃,公司會在2025年財年實現盈利,AI技術進步無疑會加速這一進度。
釘釘對AI時代的辦公機遇充滿信心。葉軍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協作網絡的定位對釘釘來講一直沒變,我們在做一個協作的超級底座,企業數字化的底座,希望連接更多協作主體。”從 AI Agent 智能體到人形機器人,再到打印機、掃地機等,他認爲,這些大概率都會被協作進來。
基於此,葉軍認爲,釘釘要想辦法把協作網絡變得更容易接入、連接更加高效,這是釘釘努力在做的方向。
釘釘AI在常州企業內迅速普及,這只是一個開始,對釘釘來說,AI“超能力”是企業走向未來的必須技能,而釘釘也將走向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