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海拾遺】談談如何爲唱片把最後一道關!——區瑞強最發燒的唱片戴戈

仍弦是你

ALBERT AU / JACKY LAU.

香港的“民歌王子”區瑞強在國內天藝唱片發行過《風雨同路》、《致敬Beyond》等專輯,評價是歌曲旋律朗朗上口非常好聽,老牌歌手的嗓音溫文爾雅溫暖寧靜,但要說到錄音效果,實在談不上發燒。區瑞強在香港擁有不少歌迷,1979年推出的《陌上歸人》,當時賣了20幾萬張,以香港不算大的市場來說絕對稱得上是暢銷。發燒友現在欣賞區瑞強的唱片,當然不爲了追星,而是喜歡那把成熟有韻味,大叔般洗煉又迷人的吉他吟唱。區瑞強多半在香港一個小棚錄音,吉他的質感尚可,人聲部分卻水平不一,隨着不同時間而有高低起伏。

國外有一派論點認爲Mastering處理的監聽要儘量接近生活環境,但我們看到一些高端工作室,仍有仔細的聲學處理

新專輯《仍弦是你》故事當然也不少,有耳熟能詳的英文歌如《What a wonderful world》、《You raise me up》,也有多首情深意切的國粵語歌曲,後來擔心時間較短,還從過去的唱片中選錄多首通俗受歡迎的作品,最終奉上誠意滿滿的17首歌。但是這些歌曲的錄製時間跨度有20多年,包含單純的吉他伴奏,也有絃樂與童聲合唱錦上添花,內容與音響效果一樣多變。天藝唱片首次邀請年輕的音樂製作人戴戈負責母帶處理,戴戈經營的木十八文化會館,紮根佛山順德,並在周邊地區小有名氣,帶領一批粉絲玩黑膠、玩專業器材,還大力推廣古琴音樂。另一方面,戴戈在汽車音響改裝行業內桃李滿天下,他謙稱自己只是汽車音響土壤裡的一朵小花,後來能成爲錄音師,進軍民樂器的現場錄音,全靠師傅易老師的教導。而戴戈第一次商業化的母帶處理,同樣獻給了區瑞強的《仍弦是你》專輯。

· 仍弦是你 ·

戴戈在順德開設的木十八文化會館經常舉辦各種音樂欣賞活動,他也擁有一定的民樂器錄音經驗

結果有耳共聞,《 仍弦是你 》成了區瑞強音響效果最好的一張唱片,歌唱者定位清晰結像飽滿,人聲中頻 的醇厚寬鬆令人陶醉,Altamira手工吉他的尼龍弦既清脆又溫暖,整張唱片聽上幾次也不厭倦。 吉他伴奏,同時也負責編曲的劉卓威彈奏一把Altamira N400CC吉他,這隻樂器使用實心桃花心木琴身和杉木琴蓋,以西班牙傳統手工方式製作,具有豐富、明亮、清晰和悅耳共鳴的聲音。 《仍弦是你》專輯中的吉他伴奏雖然是配角,仔細聆聽卻能發現,非常漂亮的音色甚至超過一些專門的古典吉他錄音。 戴戈所做的母帶Mastering處理很多朋友都不清楚具體內容,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簡單聊聊。

主要監聽系統是德國KH(Neumann的前身)Model O 96三分頻有源音箱,設備很簡單,聲音很精準

完整的唱片製作會有recording錄音,mixing混音,mastering母帶處理,以及壓碟四個步驟。 戴戈認爲第一階段不需要很複雜的監聽設備,只要能辨別所錄的素材就可以。 第二階段屬於天馬行空的再創作過程,最複雜也最困難,需要大量的輔助插件,包括但不限於均衡、激勵、失真、混響、延時、限制壓縮、擴展等(要求高的話這些插件還都得使用硬件實 現),也需要有反應靈敏的大型監聽系統,因爲條件有限,目前他僅限於對自己的錄音進行混音工作。 行業內有“北李南易”的說法,也就是國內現役的混音師以李小沛、易有伍作爲標誌性人物。 而出版唱片最後一道修整與把關的階段,就稱爲Mastering,它有幾項工作與目的:

母帶後期處理Mastering所需的器材、軟件與錄音多所不同

①做出版前最後音頻、動態範圍修正,以達到在不同播放載體(CD、LP或錄音帶)最佳聆聽效果。即使是在線音樂平臺,仍需Mastering來“優化”聲音、iTune、Spotify或KK Box、本站雲等不同的音樂平臺都自己的聲音規範、參考音量值等等,所以不管是唱片公司提前做,還是在線平臺後來做,Mastering的目的都是獲得更好播放聽感。一張專輯的所有曲目也許是不同混音師在不同錄音室、不同時間混音完成的,每首歌曲的頻率或動態範圍處理不盡相同,如果加上歌曲的配器編制,變量就更多了。把多不同歌曲放在同一張唱片裡,就必需根據專輯所要呈現的概念、聲音質感去修正個別歌曲的頻率與動態,使其達到出版時最佳的音響效果。有時我們聽到唱片中不同歌曲有明顯的音效差異,負責母帶處理的人要打屁股,因爲求快偷懶,一些人會採用預置的EQ均衡曲線將母帶過一遍,交差拿錢了事,而不是每首曲子逐一細調,這個情況很普遍。

②將專輯內所有音軌進行排序、音量調整、時間間隔調整,並輸入音軌檔相關文字設定(如:曲名、ISRC碼、版權)。實體唱片上,除了做曲目排序,每首歌曲還會打上PQ code,標明曲子開始點與結束點。另外還可以輸入歌曲曲名、藝人、版權信息及ISRC碼(國際標準錄音錄像資料代碼,須申請)有了PQ Code我們才能選擇CD播放曲目,若有輸入CD-Text(曲名、藝人、版權信息等),在專業CD機上甚至可看到曲名等信息。

③音軌輸出格式轉換,製作成PMCD或DDP兩種格式的母帶,或現在串流音樂平臺支持的音樂格式。PMCD是由Sonic Solutions研發的格式,跟一般燒錄軟件不同的是它可置入CD Text、ISRC等資料,並有偵錯修復機制以提高正確率。但本質上,它還是紅皮書規範下的Audio CD,壓碟廠須先將其轉換成0與1數字資料再讀取,過程仍會有errors產生。DDP纔是壓碟廠通用標準格式,資料不需再一次轉換就可以直接刻版,除了減少錯誤產生,將來要再版也不必重做母帶。

數字文件的轉換不只是單純0與1而已,好的軟件可以將資料上的錯誤降到最低,而家庭用的免費軟件可能產生幾萬個錯誤,最終影響到聲音的還原。舉例來說,我在戴戈的監聽系統聽了一段蕭斯塔柯維契的大提琴協奏曲錄音,免費的foolbar2000播放軟件大家都熟悉了,同一首曲子換用德國Steinberg公司推出的專業音頻製作軟件Nuendo播放,聲音一出來我訝異得差點合不攏嘴,差距實在太大太明顯了!Nuendo軟件宣稱是The Future Of Audio Post(音頻後期製作的未來),強大的自信表現在強大的功能上,實至名歸。Mastering母帶處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專業且昂貴的軟硬件,讓聲音訊號質量更有保證,一些工作室用便宜的Avid Pro Tools軟件也可以做母帶處理,音質上就不敢保證了。目前常見母帶後期處理的工作站有Pyramix、SADiE、SoundBlade(前Sonic Solutions)、Sequoia等等,各有特色也各有擁簇者。

④表達製作人或音樂家對音樂的詮釋。美國著名的Gateway Mastering Studio 母帶製作工程師Bob Ludwig曾說過:“爲了保持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最終音樂質量,Mastering可以看做是一門掌握聲音均衡與加強聲音質量的藝術。”英國著名的Abbey Road 錄音室母帶製作工程師Chris Blair也說過:“Mastering是最後一次將聲音再潤飾的機會,也是最後一次確保整張專輯符合創作意圖的機會。”Mixing混音與Mastering母帶後期製作無論技巧與目的都有不同。混音師面對可能數百軌的訊號,他要思考每個樂器的聲音是否平衡,是否要使用效果器…諸如此類的問題,要設法讓許多分軌的聲音彼此融洽,讓音樂的起承轉合流暢表現,最後合成一張符合製作人意圖的專輯。而在處理Mastering母帶時,往往拿到的是混好音的二聲道訊號,工程師反而要考慮聲音力度與空間表現,還有延續混音師與音樂家想表達的方向加以強化。

⑤進一步提高響度(loudness)。戴戈提到多數人都容易誤解的觀念:聲壓與響度。用最通俗易懂的解釋,聲壓是聲音的穿透力,我們在調音臺上看到的dB表,指示的即聲壓大小,混音工程師更多會注意聲壓,不能過強過低都會造成失真。但母帶工程師除了聲壓,還會注意響度,也就是唱片聽起來是否更飽滿、更具能量、更有震撼力,而不只是更大聲而已。響度是人耳判別聲音由輕到響的強度等級概念,它不僅取決於聲音的強度(如聲壓級),還與頻率及波形有關,同等聲壓下不同頻率聲音會造成不同聽覺感知,因此量度響度時須對不同頻率的聲音作出修正,例如人耳對3kHz左右的聲音較爲敏感,該段頻率能造成較大的聽覺感知。響度N是人對聲強的主觀感受,單位爲宋;響度級Ln是聲音響度的相對量,單位爲方。200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佈了ISO 226:2003標準,稱爲等響曲線(equal-loudness curves)等響曲線反映了上述響度聽覺的一些特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廣播、電影到唱片,音響工程師都致力於進一步提高響度,讓作品更容易抓住耳朵。再舉個簡單的例子,錄製爵士鼓腳踏的低音大鼓(底鼓)時,混音師可以通過限壓器等手段來增加聲壓,使其聽起來勇猛有力,但如果調音臺已經把訊號推到極限仍然覺得不過癮,怎麼辦?母帶工程師可以用重疊等其他技巧,在不改變整體聲壓的情況下增加響度。

戴戈的錄音與製作師承易有伍先生

按我的理解,增大響度(或者說提高整體動態水平)纔是Mastering過程中最具挑戰的一環,工程師如果只是透過限制器使音樂在不爆音情況下儘可能提升音量,那是差勁也不負責任的做法。混音過程中可透過限壓器上的壓縮比例(Ratio)對人聲進行壓縮,最高比例甚至可達8:1,男女聲壓限的方法稍有不同,男聲有時可壓限兩次,但是母帶處理不能只對人聲部分壓縮,所以壓限的使用更技巧。限壓器的原理很簡單,爲了增強整個聲音波形的聲壓值,強迫增大波形與音量均化,機器會將聲音波形中最高值與0dB的差值當作對照,等比例或計權放大其他較低音量的區塊,造成的後果是細節被破壞,微動態消失。但在流行音樂中使用限壓器幾乎無法避免,適當壓縮可以讓整體聲音更有力量感,更有彈性;壓縮過度則會音色生硬,音場平面,聲音不耐聽。一個好的Mastering母帶處理是儘量少用壓縮/限幅器,雖然這類產品也有優劣之分,例如1974 年英國AMS-Neve推出的2264A壓限器,就被稱爲里程碑式的錄音棚設備,今天改良的2264ALB仍是貴族產品。戴戈說區瑞強的《仍弦是你》專輯,錄音及混音時已經用了太多限壓調整,所以他的工作反而是Upward而不是Downward,要儘量還原至不壓縮的原樣。在大刀闊斧降低聲壓級的同時,重新修正人聲與樂器的響度平衡,恢復人聲的呼吸感,使得整體聽感更真實、自然。

謙稱自學入行的戴戈,擁有敏銳聽力、對音樂的熱愛與對音響的熱情,所以他負責的Mastering處理頗花心思,幾首歌曲進行了9版的修正才定案,而他採取的技術手段耗時費力,其他人基本不願意做

世界上幾位知名的Mastering工程師如Bernie Grundman、Bob Katz、Bob Ludwig、Doug Sax、Don Bartley、Emily Lazar等人,各擅所長,我們注意到有時他們還負責黑膠唱片的母盤製版

國內真正做母帶後期處理的工作室極少,Mastering的製作牽涉到很多不同的聲音處理設備,一些國外母帶後期工程師還會自己特製的器材。除了硬件需求外,人才的培養也不容易,由於唱片市場不斷萎縮,唱片公司爲了省錢有時連Mastering這道工序都免了,人力需求越來越少,收入越來越差。音樂市場興旺時唱片公司直接找大型的錄音棚,那裡有專業的工程師幫忙,現在個人工作室普及,編曲者、混音師,連藝人本身都有自己的Studio,傳統的高端錄音設備越來越少,而計算機音頻處理功能卻日漸強大,這些因素都在改變錄音生態。母帶後期工程師要對錄音、混音、唱片製作都有一定了解,不是買了昂貴器材就能成爲大師,豐富經驗、好耳力,以及聲音美學素養缺一不可。對戴戈的首次商業成績,我給予高度肯定,也推薦所有讀者都聽聽區瑞強這張《仍弦是你》專輯,相信會有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