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臺島的名字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本共同通訊社英文新聞於10月21日披露,日本外務省官員於20日表明曾向谷歌交涉,主張「尖閣列嶼」是日本固有領土,歷史以來受國際法認可,但谷歌地圖Google Maps上將臺灣所稱的「釣魚臺島」及中國所稱的「釣魚島」與「尖閣列嶼」並列,因此於10月19日要求谷歌移除該二名稱。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該二中華名稱已遭移除。

我上網查找,至少到10月30日爲止,在臺灣地區於谷歌地圖上所看到的名稱仍是「釣魚臺列嶼」,並未因日本的要求而有所變動。這與2日外交部官員在立法院所述一致,並提到我駐日代表處已向日本外務省做出抗議。

島嶼的名字當然是一件大事,大到可以動搖國本,可以塑造一代青年的命運。

日本外務省於1970年9月正式宣稱該列嶼的領有權屬琉球。同年底,沖繩警察拔除釣魚臺列嶼上的中華民國國旗、日本巡邏艇驅逐臺灣漁船,這些事件激起海外的臺灣留學生憤怒,發起「保衛釣魚臺」運動,外抗強權、內爭主權,全美串連,並於1971年在美國舉行大規模遊行。

後來留美的左右派學生在「安娜堡國是會議」分裂,張系國寫下著名的保釣小說《昨日之怒》。愛臺灣的熱血青年組成「團結自強協會」,很多人束裝返臺,成爲我國十大建設的尖兵,臺灣經濟起飛的推手。當時也有一批人「迴歸」大陸,例如著名作家陳若曦與她先生投奔「祖國」,後因目睹文革慘痛,又逃離中國,寫下「尹縣長」等「傷痕文學」名著。另一位保釣先鋒林孝信在美創辦《科學月刊》第零期,成爲後來臺灣科學普及萌芽的源頭與通識教育的重鎮。

臺灣大學學生會長王復甦領頭響應了海外保衛釣魚臺運動,當時領頭的學生領袖馬英九、趙少康等人在後來的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便此時此刻,他們的愛國與活力仍一如當年炙熱,壯心未已。

因此,名稱很重要,是一種符號,人們爲之生,爲之死。

安伯多‧艾可寫的小說《玫瑰的名字》把符號與一連串的謀殺案連結起來,是一部成功的「哲學的戲劇化」。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及《失落的符號》,以人間的生死故事不斷扣問符號的意義。在《玫瑰的名字》中,作者藉威廉修士之口說出心聲:「我從未質疑過符號的真相,那是人在世界上賴以判斷方向的唯一依據。」

釣魚臺島的名字亦然!中華民國政府須堅守,那是世界上及中華民國國民,可以判斷我們這個國家走向的重要依據。(作者爲釣魚臺教育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