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 6G和元宇宙到底啥關係?中國工程院士鄔賀銓演講引爭議

近日,在“全球6G技術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表示,6G不需要元宇宙,但是元宇宙需要6G,在坊間引發了廣泛熱議。

6G和元宇宙到底啥關係?是先有6G還是先有元宇宙?如果他們都是一項技術,爲何早已產生的元宇宙需要還沒有降生的6G?是指望6G來養老送終還是臨危救命?難道4G,5G技術已無法支撐元宇宙嗎?

根據媒體公開披露信息,還原一下鄔賀銓演講原話:

1. 元宇宙需要6G,但目前的商業模式相對於社交媒體和AR/VR無根本變化,且是小衆市場,不是6G的剛需。

2. 實際上我認爲‘元宇宙’這個詞就是一個商業符號,是個虛擬空間的技術,它本身的技術並沒有什麼新技術,還是5G、IP、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擬世界、區塊鏈、虛擬貨幣、物聯網、機器人和人機交互等技術。

3. 因爲如果全息的顯示,做實時交互,峰值吞吐量可能達到150Gbps/秒,就算100倍的壓縮,平均吞吐量也要達到1.5Gbps/秒,而且用戶是在全方位、多角度的全息交互,可能同時承載上千個併發數據流,因此用戶總的吞吐量可能要達到Tbps/秒,甚至交互需要的延時也要小於1毫秒,用戶體驗速率要大於10個G,這種情況下現在5G是支持不了的,可能就需要6G了。

4. 元宇宙主要面向消費的應用(沉浸式文旅、高體驗遊戲、感官互動等),未來還可產業應用(數字創意設計、開發平臺、虛擬辦公空間等)。元宇宙商業模式相對幹社交媒體和VR/AR沒有根本的變化,而且只是小衆市場,至少不是6G的剛需。

對於鄔賀銓院士“6G不需要元宇宙,但是元宇宙需要6G”這個觀點,資深媒體人毛啓盈發微博指出,“院士這個觀點可能要打臉了。我認爲,元宇宙是一個大概念,而6G僅僅是一個技術。院士認爲元宇宙就是遊戲,實在是狹隘了。立此存照,孰是孰非,10年後見分曉。”

紫優科技的創始人兼CEO張光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6G和元宇宙不是同一個東西。元宇宙的聲音傳輸,有4G就夠用了。而完整的全民元宇宙信息,就是6G技術也是遠遠不夠。” 。

如果要真的把這兩種技術解釋清楚,恐怕寫一本書都難以說清楚。

元宇宙這個詞出自1992年科幻小說《雪崩》。其思想精髓,我國幾千年前《易傳》就有體現:"一陰一陽之謂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元宇宙並非新生事物,而是一直存在我們身邊,只是人類限於認知,沒有發現。

簡明扼要地說,元宇宙是由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組成。而虛擬世界劃分爲模式的虛擬世界和創新的虛擬世界。元宇宙是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數字孿生、數字原生和虛實共生是其基本特徵。

▲來自德勤的研究報告(元宇宙關係圖)

因此,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技術,也不是一個理念和概念,而是可以感知,它需要整合5G、6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通過VR/AR智能終端,最終達到強調虛實相融,虛實一體的世界。

元宇宙是多項科技推動下疊加融合產物,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物聯網、數字孿生、雲計算、6G通訊、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可穿戴設備等,這些技術缺一不可。

6G又是什麼技術?賽迪智庫的結論是,6G未來將以 5G提出的三大應用場景(大帶寬,海量連接,超低延遲)爲基礎,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提升性能和優化體驗,並且進一步將服務的邊界從物理世界延拓至虛擬世界,在人—機—物—境完美協作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應用場景、新的業務形態和新的商業模式。

6G將構建人機物智慧互聯、智能體高效互通的新型網絡,在大幅提升網絡能力的基礎上,具備智慧內生、多維感知、數字孿生、安全內生等新功能。6G將實現物理世界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高效智能互聯,打造泛在精細、實時可信、有機整合的數字世界,實時精確地反映和預測物理世界的真實狀態,助力人類走進人機物智慧互聯、虛擬與現實深度融合的全新時代,最終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美好願景。

從兩者定義不難發現,6G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只是5G技術的體驗升級。而6G實現的虛實結合僅是元宇宙世界的一部分。因此說,6G僅是實現元宇宙歷史上的一個“過客”,而不是非他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