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插上“科技之翼”
天津日報記者 張鋼
從研發到廣泛應用,作爲科技領域前沿的人工智能開始進入電影創作,爲這門藝術的創新與未來帶來影響和改變。日前,“中國首個AIGC(人工智能生成技術)導演共創計劃”正式上線,有9位導演參與其中,他們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視頻,在電影內容創作層面進行嘗試,探索行業未來發展。
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薛曉路、俞白眉、董潤年、張吃魚、王子川、王卯卯9位導演共同參與“共創計劃”,各自拍出一部具有實驗性質的電影短片,作品題材豐富,涵蓋了科幻、親情、動畫等多個類型。這9位導演的人員構成頗具匠心,以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爲代表的資深導演從未接觸過人工智能領域,他們的參與將爲衆多電影人提供新鮮感受;執導過《獨行月球》的張吃魚等青年導演已對人工智能有所瞭解,他們將探索該新技術的行業發展趨勢及創作方面的最大化應用。
此次李少紅執導了短片《花滿渚》,該片以她過往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爲人物基礎,通過穿越時空的故事串聯起角色的命運,引發觀衆對不同時代背景下女性困境的思索。談起該片的創作感悟,她表示:“我們這代導演經歷過膠片到數字的技術革命以及網絡時代帶來的行業變革,因此樂於參與人工智能時代對電影藝術的再次技術革新。電影和科技密不可分,每次升級對於電影藝術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並在創新過程中不斷掌握新技術,適應全新的變化。這次創作令我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在創作層面的無限潛力,它將我們創作的想象空間大幅提升,幫助我們做出以前能夠想到但無法實現的表達。如何利用該技術將是年輕電影人職業生涯中註定要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賈樟柯在拍攝短片《麥收》後表示:“我覺得目前人工智能應用在電影創作時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這需要電影人與科技工作者一起努力,不斷去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使其更快發展。”
張吃魚根據科幻小說《保衛南山公園》拍攝了動畫短片《最後的防線》,講述外星生物襲擊地球后,僅存的人類展開自衛反擊的故事。他曾在創作《獨行月球》時接觸過人工智能,但短短3年時間,該技術的飛速發展還是讓他感受到壓力。他說:“相比真人拍攝,人工智能在動畫片領域有着更大的發揮空間。目前的新技術帶給我更多的新鮮感,無論是圖片生成還是視頻生成,其隨機性都可以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可以讓創作者繼續調整自己的創作方案,而且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控制成本,解決目前電影創作中的一系列問題。”
大模型產品負責人李楊表示,此次導演共創計劃中,各位導演的作品以實驗性質探索電影創作的未來發展,表現出他們對新技術開放包容的態度及勇於嘗試的精神,也爲模型迭代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方向和建議。“在未來一年時間裡,我們希望新技術成爲一個成熟的創作工具,真正在影視場景中大規模應用,爲更多創作者提供科技帶來的便利。”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