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夜梟》:仁祖殺子的3個理由;黑暗與光明的顛倒是敘事亮點

電影《夜梟》(《貓頭鷹》)是一部古裝驚悚類型片。講述了只在晚上才能看到東西的盲人鍼灸師景秀偶然目擊王世子的死亡,爲揭露事實真相而孤軍奮戰的故事。

韓國上映後連續兩週登頂票房冠軍,躋身2022年韓影年度票房Top5,口碑也隨之一路走高,曾作爲李濬益電影《王的男人》助理導演的安泰鎮,《夜梟》是他的第一部長篇電影。

李濬益導演對這部電影作出了極高評價:“在虛構和真相之間絕妙地製作出了一部完成度極高的作品,製作非常精良。”

首先,這部電影是根據仁祖實錄中短短一則記載改編,圍繞着昭顯世子死亡之謎展開的故事。

但是,並非只是根據這幾句話改編而已,其中還有非常複雜的歷史背景。瞭解背後的歷史,不僅能豐富觀影的趣味,更是深度理解片中仁祖這個人物的關鍵!

編劇對故事的歷史背景進行了精煉提純,他默認觀衆熟悉這段歷史,沒有用大量篇幅詳細交代仁祖和昭顯世子之間的矛盾。

仁祖怎麼就能對自己的兒子痛下殺手?他的動機、心理轉變?仁祖這條線,一直是被忽略的部分。

爲何多數評論都大談特談景秀“我看見了”?因爲這條線是借古諷今,盲人的“看見”,或者說,“盲人”的看見,我們都清楚那不言而喻的背景,所以有趣。

景秀的線在明,仁祖這條線在暗,兩條線相輔而成,才讓這個故事變得豐滿。

仁祖對昭顯世子的態度,在他們倆見面之前就有所暗示了。當世子時隔8年回到朝鮮土地,百姓們夾道歡迎。歷史上對昭顯世子的評價很高,在被俘虜去清朝之前,世子是在民間很有人氣的類型。

與宮外百姓的歡迎態度完全相反的是宮內冷清的氣氛。

世孫疑惑怎麼都沒人迎接,於是跑去仁祖寢殿外面,恰好看到仁祖的寵姬趙氏帶着自己的孩子從寢殿出來。

崔領相帶着一幫人來問仁祖怎麼不出來迎接世子。趙氏的回答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也能看出她不是等閒之輩。

這場戲不僅能看到世孫、崔領相、趙氏這三方的關係,微妙的對峙局面——世孫的弱勢,趙氏的野心,以及和領相的針鋒相對;還側面表現了仁祖對世子回國,隱隱不歡迎的態度,竟以生病爲藉口不想出來迎接。

或許是礙於禮儀,也或是情分,仁祖還是來了。只是世子先一步到達大殿,仁祖才遲遲前來,說了一句:“受苦了,兒子。”

世子表情變好了。看得出世子還是很尊敬並喜愛父親的。

緊接着,清使節來了,一來就是一個下馬威,竟然在御道上拉了馬糞。想起《衣袖紅鑲邊》中,宮女的裙邊不小心碰到了御道,都險些被處置。

這侮辱性極強的行爲,讓仁祖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可是他什麼也不能做。

從殿外到殿內,使節的馬糞、象徵清朝皇帝的龍袍擺在大殿之上,面對如此卻不發一言、跪在下面的仁祖······這裡沒有一句臺詞,幾個鏡頭,權力關係一目瞭然。

接着,使節要求世子翻譯,世子不願意。朝鮮的王在下面跪着,世子怎麼能在上面站着?

領相勸說世子翻譯,雖說這裡也是爲了大局,得罪了使節沒好處,但他夾在父子之間,多少有點攪混水的意思,甚至可以說,崔領相加速了世子的死亡——這個構圖,已經把三人的關係交代清楚了。

翻譯的內容更是令世子尷尬···很像是逆謀之言,甚至在仁祖立場,這就是一次“想象中的逆謀”。

之所以說是想象中,是因爲實際上世子沒有逆謀之心。

可是仁祖一聽到世子“朕應該將你廢位”這句,腦袋就嗡嗡作響,中風的半邊臉開始疼痛,他捂住了眼睛。“因你兒子的強烈請求”那後半句話根本沒聽進去!

捂住半邊眼睛的設計也有巧思,對應景秀的半盲,仁祖捂住一邊眼睛,是另一種象徵層面的半盲。

明明世子沒有逆謀之心,還幫他向皇帝求情,讓仁祖免於廢位,但是仁祖沒能看見兒子的良苦用心,而是被內心的恐懼矇蔽了眼睛。

他恐懼的是世子在清朝的扶植下逆謀,廢了他的王位。歷史上還有“前提”,仁祖認爲世子在清朝培養了自己的勢力,還有之前發生過沈器遠逆謀事件(要擁戴世子爲王),都讓仁祖心有忌憚。

很可能從世子回來的第一天開始,仁祖就已經動了殺心。

世子和領相對話的段落也很有意思,至少能看出三點:

一,領相對世子說的“順應時代做出變化···若不改變,朝鮮便會亡”那番話,世子後來對仁祖說了幾乎一樣的話,加速了世子之死。

二,領相還暗示世子推翻仁祖,但此路不通,領相暫且作罷。可以看出領相對仁祖不滿,早就想讓他下臺了,爲後面借景秀拿來的“證據”逼仁祖退位做鋪墊。

三,世子背後門窗大開,象徵他開明的心,也和仁祖總是緊閉門窗(緊閉心門)形成鮮明對比。但窗外並無陽光,世子臉上總是被陰影遮蔽,暗示大限將至。

接下來就是世子和仁祖對話,看過外面的世界,視野也變得“全球化”的世子,雖然想和仁祖親近,和父親分享帶來的新鮮玩意兒,但是說話有點······

“這裡就是朝鮮,這小小的地方”、“不要沉浸在過去”,不斷踩雷的世子,惹惱了仁祖。

追隨已經滅亡的明朝的老頑固仁祖,與隨着新的朝代一起迴歸的世子,這次對話是正面衝突。

這裡要補充的背景是,仁祖爲何那麼固執守舊?只是換了主人,偏偏對清朝的怨恨從何而來?

8年前南漢山城發生過什麼事?爲什麼要強調“穿着這身衣服”?

簡單來說,仁祖在八年前南漢山城慘敗得一塌糊塗,後來世子被清軍俘虜、朝鮮接受了清朝提出的斷絕對明關係、向清朝稱臣納貢的盟約。

最終,仁祖穿着藍染衣,率世子及50多名隨從官員出南漢山城西門,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然後改換穿皇太極所賜的貂裘謝恩。從此,朝鮮成爲清朝的屬國,簽訂的《南漢山城條約》,標誌着清鮮封貢關係正式建立。

對此仁祖一直感到屈辱和怨恨,無法忘懷。他覺得世子都忘了······

父子倆眼界不同,有了矛盾,終有一個要死。又有崔領相在中間“敲邊鼓”,王權下比較弱勢的世子之死似乎是不可避免了。

至此,仁祖殺世子的理由已經相對充分,一是仁祖恐懼世子在清朝扶持下將自己廢位;二是仁祖無法忘懷南漢山城,而世子勸說他化敵爲友,父子心生間隙。

另外還有一個,趙氏想讓自己的孩子當世子上位,常對仁祖吹枕邊風,讓其懷疑昭顯世子,是仁祖殺世子的第三個理由。甚至給世子施毒針的御醫李馨醫,正是趙氏的孃家親戚······

電影對趙氏的描寫很少,但是都非常精煉。還記得開頭景秀說“牽線診脈只是爲了不能把脈的娘娘所設的幌子”,後宮的女子都是牽線診脈,但是趙氏卻毫不避諱地脫衣,反而把景秀嚇到慌張。

簡單幾筆,就勾勒出和一般後宮不一樣的趙氏。

所以崔領相最後和仁祖“交易”時,仁祖說讓他定新的世子人選,領相先說了趙氏的兒子不行。

順便一說,領相拿着“證據”逼仁祖退位其實很合理,重點那根本不是證據,李朝又不是法制社會,講什麼證據?

證據只是騙騙像景秀這樣的普通人,那是權力者的籌碼。有籌碼,纔有交易。

領相等人充分有能力逼仁祖退位,但他們用王位做了交易,仁祖讓領相挑選下任。

兩人心照不宣的相視,隱約點了點頭···一旁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心知肚明的景秀,都“看見”了。

景秀在場,卻被當做不在場,這次不僅僅是因爲他是盲人,而是即使“看得見”也無所謂的人。

這種情形下,他高喊“我看見了”,非常震撼。

殿外的人,也明明都知道真相,卻不敢言,視而不見,是謂心盲,而一個真正的盲人卻高喊“看見”······

也看過一些評論說景秀的轉變突兀,我想說景秀的人物塑造也都在細節裡面。除了主角光環真的有點厲害之外,其他部分的人物塑造都很好,尤其心理轉變很清晰自然。

電影一開始就交代了景秀很疼愛弟弟,弟弟也依賴哥哥,他柺棍上的綠色繩子是弟弟給系的,後來世孫又在柺棍上繫了玉石吊墜。

白天看不見的景秀,柺棍是他最依賴、最常觸摸的物品,在上面繫上吊墜的世孫的心意,就像他弟弟一樣純粹,景秀能感知到。

另外,景秀和世子交談時提到,弟弟年齡和世孫相仿;而世子死後,世孫身邊一個人都沒有的孤立處境,也讓他想到自己和弟弟。

加上世子曾經對他說過的那番話,送給他珍貴的放大鏡,對於景秀來說世子是知己一樣的人吧。

當景秀目睹世子之死,在他因亮光再次失明之前,分明看到了世子看向他的眼神······

世子知道,景秀都“看得見”。

不只是黑暗中能看見東西這件事,更是深層意義上的“看見”——“越是如此,越要睜大眼睛活下去。”

光本來是使人看得清的,在這裡卻顛倒過來,有了光反而看不見,光本身的意義也隨之顛倒,不同於一般電影中光的作用——光明成了阻礙、成了虛無,成了使人目盲的存在。

更不用說導演是如何運用光,讓我們更期待黑暗的。

世子死亡的場面,利用快要滅掉的燭光特寫和景秀的面部表情特寫,讓我們完全代入盲人景秀視角,焦灼又害怕地期待黑暗來臨。

從劇本到影像,《夜梟》都相當大膽、創新,具有極高的完成度。

精煉、準確地將真實與虛構交織並行,虛構的景秀與真實的仁祖在明暗中交替。

如前文所說,景秀的線在明,我們都跟隨着景秀的視角看整個故事;仁祖的線在暗,他的性格、動機都藏在暗中。

有趣的是盲人(暗)景秀的故事線在明處,而看得見的(明)仁祖故事線卻在暗。具體體現在敘事上的作用,是光明與黑暗的運用在這部電影中被完全顛倒——

黑暗中爲真相飛奔疾走的人,迎接他的光明不是勝利,而是虛無。

整體來說,在2022的韓影中,這部電影給我的震撼不亞於《分手的決心》;而導演自己當編劇寫出的劇本中,《夜梟》應該是去年最好的。

據說李濬益導演給這個劇本提了不少建議,還去現場探班幫忙,最後成品雖不及《思悼》程度,但也足夠精彩了。

要說缺陷,我覺得是結尾的處理削弱了全片的力度。

在世子嬪、世孫都死亡的結局中,毫無力量的景秀竟然能活下來,還成了名醫,門庭若市,甚至有機會回到宮中殺死仁祖······

結局仁祖和世子一樣死於針下,個人感覺有點畫蛇添足,復仇元素或許能討韓國觀衆歡心,卻削弱、丟失了前面即使“看見”也無法改變世子一家命運的絕望感。

景秀被處決時看向夜空,旁邊的人下不去手,也隨他看向夜空,說着“大家不是都看見了嗎”,另一個人拔刀,黑幕落下。

如果電影到這裡結束就好了,會更有餘韻嗎?因爲那是真正的“看見”,不僅景秀看見,像無法舉刀的侍衛這樣的,其他人也“看見”······

就以景秀和世子關於“看見”的臺詞作結吧。最後說一句,我非常推薦這部電影,不要被評分影響,不要被別人的觀後感影響。電影,要用自己的眼睛親自“看見”才行。

希望我的影評如同世子送給景秀的放大鏡,如果多一個人能對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和人物、技巧和主題有更深的理解就好了,有了“放大鏡”,就不只是看得見,還能看得清楚。

公衆號:霧風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