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採風/從霧社到清流 埔里地政出書見證歷史
埔里地政事務所透過歷史地政資料,以不同角度重現霧社事件及土地制度變遷,出版「從霧社到清流的光與暗」。記者賴香珊/攝影
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族人壯烈抗日,國人耳熟能詳,卻罕見探討霧社事件與土地變遷關係,南投埔里地政事務所與文史工作者鄧相揚聯手,從歷史地政檔案中整理出版「從霧社到清流的光與暗」一書,以不同角度審視霧社事件及對原住民土地制度的影響。
埔里地政事務所指出,霧社事件抗日六社族人幾乎遭到滅族,餘生者被迫從霧社強遷至川中島,也就是仁愛清流部落集中看管,這段歷史相關資料不少,甚至被拍成影片,卻從未有人討論霧社重大史實事件與土地的關係。
埔里地政所與臺灣打裡折文化協會合作,透過地政史實檔案、老照片等,從清代末年、日治時期至光復後原住民部落的土地制度與變遷,描述霧社事件餘生者被遷至清流部落的歷程。由打裡折文化協會秘書長鄧相揚操刀,完成「從霧社到清流的光與暗」一書。
鄧相揚說,部落土地原爲共有制,霧社事件後,餘生者被迫從高海拔山地,遷移至中海拔的川中島,徹底改變了原住民社會與土地權關係。族人除了適應環境,更因日人嚴加看管,不允許狩獵,要求發展水稻經濟,使得土地從共有制變成個人所有,更在國民政府來臺後,轉變成原住民保留地。
埔里地政所表示,「從霧社到清流的光與暗」將珍貴史料、照片及地政資料記錄保存,並從土地制度變遷探討賽德克族的影響,地政所也贈書給清流社區發展協會收藏,爲歷史留下見證,更盼族人歷劫後邁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