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領隊「肉身護團」慘遭虎頭蜂狂螫身亡 防蜂七大技巧報給你知

屏東浸水營古道昨發生登山團遭蜜蜂攻擊,其中嚮導爲了保護團員而遭大量蜜蜂包圍,送醫不治;圖爲中華大虎頭蜂。(示意畫面 / 中時資料照)

立委鍾佳濱服務處昨(22日)舉辦臺東浸水營古道健行活動遇上虎頭蜂羣,洪姓領隊爲保護學員,捨身遭虎頭蜂圍攻不治,引起民衆關注。目前適逢暑假,不少山友喜歡前往各地步道或山區健走,但每年6-9月正值虎頭蜂出沒高峰期,也不時傳出攻擊事件,《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虎頭蜂預防手冊」,提供七點注意事項「保命」;其中萬一被螫,切忌「急搖頭部」防止引來更多蜂羣。

一、登山時切勿噴香水,虎頭蜂容易被身上或衣物的香水、特殊體味停留環繞。

二、建議穿着淺色或光滑衣物,避免虎頭蜂敏感的顏色如綠、藍、黑或表面粗糙的衣帽,長褲最好扎入靴子內。

三、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恩誠表示,隨風飄動的黑色頭髮、急速眨動的眼睛、害怕驚叫的嘴、緊張喘氣的鼻子、拍打虎頭蜂的手,這些快速動作會惹惱牠們,引來攻擊。

四、若不幸被叮咬,此時忌諱揮打或快速搖晃頭部等動作,應沉穩大步離開現場,避免讓虎頭蜂誤會具有威脅性,纔可降低被蜂螫的機會。

五、應立即將患者移動至相對安全處,用水清洗或冰敷螫傷處,洗去攻擊蜂留下的費洛蒙,減少遊離蜂再次螫傷的風險。

六、若遭虎頭蜂螫傷後出現暈眩、呼吸困難、意識昏迷等狀態,須即刻致電救難人員到場協助,爭取黃金時間送醫治療。

七、同行者遭虎頭蜂攻擊,當下應拿衣帽、揹包保護身體,並壓低身體往反方向、下風處逃跑。

動保處指出,臺灣目前有8種虎頭蜂,不同種間的體型差異巨大,新北市常見螫人死傷的虎頭蜂前5名分別爲黑腹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姬虎頭蜂。對此,新北消防局指出,其中最危險當屬「黑腹虎頭蜂」,安全距離至少要10公尺以上,黑腹虎頭蜂的蜂窩大如籃球,通常築在高處的樹枝間,由於族羣數量大與攻擊性強,遭遇蜂螫很容易造成嚴重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