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本土病例+96 全臺累計本土個案破1200例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中時資料照)
登革熱疫情延燒,國內今新增98例確診個案,其中96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中,臺北市出現3年以來首例,來自大同區。對於臺北市的疫情,疾管署表示需觀察1個月,只要1個月內未出現第2波疫情,就能稍微放心。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國內今共新增98例登革熱病例,其中96例本土病例,分佈於臺南市82例(安南區26例、永康區24例、北區10例、東區10例、南區4例、中西區4例、仁德區2例、關廟區及歸仁區各1例)、雲林縣10例(古坑鄉8例、斗六市2例)、屏東縣2例(均萬丹鄉)、臺北市1例(大同區))、新竹市1例(北區);另新增2例自越南及馬來西亞移入個案。
目前全國共累計1261例本土病例,其中臺南市1053例、雲林縣146例、高雄市41例、屏東縣7例、嘉義縣5例、臺中市4例、南投縣2例、苗栗縣、新竹市及臺北市各1例。全國至今累計9例重症,1例死亡。
曾淑慧表示,目前正值暑假,許多民衆南來北往,一旦沒有做好防治措施,就可能在北部釀成第2波疫情。臺北市出現3年首例本土個案,雖然風險提高,但相信北市過去也曾有過防治經驗,只要在疑似病例出現時,做好孳生源清除、化學防治、疫情調查,就能避免疫情擴大。
一般而言,北部的登革熱疫情會比南部小,主要原因是病媒蚊不同。曾淑慧說,北部病媒蚊以白線斑蚊爲主,南部則是埃及斑紋,後者的傳播力較強,且南部的氣溫高,有利於繁殖。臺北市只要1個月內沒有出現第2波疫情,就能稍微放心。
疾管署提醒民衆,登革熱的主要症狀爲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或噁心、嘔吐等,潛伏期約 3-14 天,通常爲 4-7 天,在病人發病前 1 天至發病後 5 天的這段期間,稱爲「可感染期」,此時期感染者若被斑蚊叮咬,則此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體內經過 8-12 天的增殖後,此斑蚊便具有傳染力。
當它再叮咬其他人時,即可將病毒傳播出去,被叮咬的感染者經 3-14 天潛伏期即會發病,故以指標病例發病日(第 0 天)起算,次一波病例最快可能在第 10 天(-1+8+3)發病,最慢則在第 31 天(5+12+14)發病。因此,在病媒蚊具有傳播登革病毒能力前,爲預防登革熱流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