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火出圈,英偉達完了嗎?

來源:市場資訊

DeepSeek v3因爲是後發,完全可以避開前人走的坑,用更高效方式避坑,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實邏輯應該是:榨乾同等算力去攫取10倍收益。就比如o1的訓練成本遠超GPT-4,而o3的訓練成本大概率遠超o1。從前沿探索角度看,訓練所需算力只會越來越多。應用生態越繁榮,只會讓訓練投入的支付能力更強;而算力通縮,只會讓同等投入買到更多訓練Flops。

首先訓練同一代模型所需算力每隔N個月就是指數級降低,這裡面有算法進步、算力本身通縮、數據蒸餾等等因素,這也是爲什麼說“模型後發更省力”。援引下星球內一則評論:“就好像看過幾遍答案,水平很一般的學生也能在1小時內把高考數學卷整出滿分”。 DeepSeek v3因爲是後發,完全可以避開前人走的坑,用更高效方式避坑,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幻方在GPT4o發佈7個月後,用1/10算力實現幾乎同等水平,是合理的,甚至可以作爲未來對同代模型訓練成本下降速度的預測。但這裡面依然有幾個概念上的誤解。

首先是“訓練”範圍上的混淆。幻方的論文明確說明了:“上述成本僅包括DeepSeek-V3 的正式訓練,不包括與架構、算法、數據相關的前期研究、消融實驗的成本。” 也就是星球內一位算法工程師說的“有點斷章取義,幻方在訓這個模型之前,用了他們自己的r1模型(對標openai o1)來生成數據,這個部分的反覆嘗試要不要算在成本里呢?單就在訓練上做降本增效這件事,這不代表需求會下降,只代表大廠可以用性價比更高的方式去做模型極限能力的探索。應用端只要有增長的邏輯,推理的需求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隨着Ilya說的“公開互聯網數據窮盡”,未來合成數據是突破數據天花板的重要來源,且天花板理論上足夠高。相當於過去的預訓練範式從卷參數、卷數據總量,到了卷數據質量,卷新的Scaling因子(RL、測試時間計算等),而算力只不過換了個地方,繼續被其他訓練環節榨乾。

從目前各大實驗室的實際情況看也是,OpenAI、Anthropic至今仍處於缺卡狀態,相信幻方也是。看訓練算力是否下降,不應該只看某代模型某次訓練這種切面,而應該從“總量”以及“自上而下”去看,這些實驗室的訓練算力總需求是下降了嗎?反而一直在上升。預訓練的經濟效益下降,那就把卡挪給RL post train,發現模型實現同等提升所需卡減少了,那就減少投入了嗎?不會,真實邏輯應該是:榨乾同等算力去攫取10倍收益。就比如o1的訓練成本遠超GPT-4,而o3的訓練成本大概率遠超o1。從前沿探索角度看,訓練所需算力只會越來越多。應用生態越繁榮,只會讓訓練投入的支付能力更強;而算力通縮,只會讓同等投入買到更多訓練Flops。

就好比幻方這次發佈的模型,依然是LLM路線下,將MoE壓榨到了極致。但相信幻方自己的推理模型r1(對標o1)也在探索r2/r3,這顯然需要更多算力。而r2/r3訓完,又被用來消耗大量算力爲deepseek v4合成數據。發現沒,pre-train scaling、RL scaling、test-time compute scaling三條線甚至還有正反饋。因此,只會在可獲得最大資源的前提下,用最高效的算法/工程手段,壓榨出最大的模型能力提升。而不會因爲效率提升而減少投入,個人認爲這是個僞邏輯。

對於推理,不必多說了,一定是上升。引用下星球內洪博的評論:DeepSeek-V3的出現(可能還包括輕量版V3-Lite),將支持私有部署和自主微調,爲下游應用提供遠大於閉源模型時代的發展空間。未來一兩年,大概率將見證更豐富的推理芯片產品、更繁榮的LLM應用生態。

文章來源:信息平權,原文標題:《訓練算力真的下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