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天罡,大型商場開始靠餐飲續命?

曾幾何時,大商場是各地消費者最歡迎的存在,下班或節假日去逛商場成爲了不少都市白領的首選,然而就在最近各大商場靠餐飲續命的消息傳來,商場餐飲化的邏輯到底該怎麼看?傳統大商場到底怎麼了?我們又該如何分析?

一、大型商場開始靠餐飲續命?

據餐企老闆內參的報道,近日,北京順義華聯商場地下一層,重新開業的超市區域人頭攢動。這裡,由半年前的大面積超市區域,改成了如今的"超市+網紅美食街"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壓縮了超市面積,讓出來給餐飲。

內參君逛了一圈,這個名爲"未來美食空間站"的寶食港,聚集了至少40家小餐廳,品類包含地攤串串、炸雞、茶飲咖啡、粉面、烘焙、烤魚等。既有正新雞排、蜜雪冰城這樣的"街霸",也有脆皮五花肉之類的老網紅,當然還有不少新晉的網紅品牌,比如滿巍明生炸雞架……各家爭相亮相,攬客聲此起彼伏,人氣也還算旺。

對比零售比重下降,購物中心"餐飲化"變得越來越明顯了,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設立專門的餐飲樓層;二是越來越多的"超市外圍區域"改造成了網紅美食街;三是首層出入口設置洋快餐;四是非餐飲樓層的休閒餐飲也變多了。此前,根據虎嗅的報道,2024年商場中餐飲業態的佔比已經從10%-20%左右同比提高至30%以上。

《2024中國購物中心年度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國重點24城購物中心平均空置率9.06%,同比降了近2個百分點,爲近四年來"最好成績";開關店比1.11,呈現回暖態勢。數據背後,意味着商場的鋪面變成"香餑餑"了,而在這些入局者當中,很大一部分是餐飲從業者——全年來看,80座城有5165家"首店"登場,在這其中,餐飲上新數量及佔比首次超過零售,首店佔比43.27%。

《2023北京商業發展藍皮書》顯示,在2023年前三季度市場新租需求中,餐飲佔36.7%。作爲商場中最活躍的業態之一,B1、B2的小吃快餐受寵,在餐飲各品類中佔比達到39.27%。

前段時間,#你有多長時間沒有逛過商場了#的微博詞條,引發了許多網友討論,緊接着,似乎被又一個#月薪兩萬不敢在商場買衣服#的微博詞條,解釋了一切。

購物中心逐漸變成大型美食城,已經是一個顯著的市場趨勢。與其說它越來越"食堂化",不如說只有變成"食堂",才能提高存活的可能。

二、傳統大型商場到底該向何處去?

大型商場開始依賴餐飲業務維持運營的現象,實際上是零售業在面對數字化轉型和消費習慣變遷時的一種適應性調整。這種現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首先,大型商場轉戰餐飲其實不是現在的情況了。大型商場作爲城市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策略和發展趨勢往往能夠反映出消費市場的變遷。近年來,一個顯著的現象是大型商場越來越多地依賴於餐飲業務來維持其運營活力,這並非一個突如其來的現象,實際上,早在2019年,這一趨勢就已經開始顯現並逐漸加強。

其次,大型商場的轉變則需要一步步開始說。在早期的商業發展進程中,商場無疑是購物消費的核心中心。那時候,商場內琳琅滿目的商品陳列,吸引着消費者們駐足挑選,各家商鋪都以商品銷售爲主,佔據了商場的絕大部分空間。爲了滿足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的基本需求,如解渴、充飢等,商場通常會在最底層或最頂層設置一部分餐飲區域,這樣的佈局既節省了寶貴的銷售空間,又能夠巧妙地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

然而,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物流配送的普及,傳統商場的業態結構開始面臨巨大的挑戰。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商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電腦進行商品瀏覽和購買,不再受限於實體店鋪的營業時間和地理位置。同時,物流配送的快速發展,使得商品能夠迅速、準確地送達消費者手中,進一步提升了電子商務的便捷性和吸引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商場的商品銷售業務逐漸失去了優勢。一方面,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購買到更多樣化、更個性化的商品,而且價格往往更加透明和具有競爭力;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平臺的購物體驗也更加便捷和高效,消費者無需走出家門,就能享受到購物的樂趣。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購物,導致傳統商場的客流量和銷售額逐漸下滑。

我們之前專門討論過的大型商場的線下消費越來越貴,一件衣服動輒幾百上千就是這樣的一種體現,展現出了大型商場的市場變化與難點。

第三,大型商場的餐飲化改變無疑是雙贏的局面。當前商場的餐飲化變化,無疑是市場經濟發展與消費者需求變遷相互作用的直觀體現,這種變化既是產業內部競爭與優化的結果,也是市場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必然選擇。

餐飲行業具有顯著的線下即時消費屬性。與線上購物不同,餐飲消費往往要求消費者親自到店,享受現場的服務和美食。這種線下即時消費的特性使得餐飲成爲商場吸引人流、增加顧客停留時間的重要手段。消費者在商場內用餐,不僅滿足了基本的飲食需求,還能在用餐期間瀏覽其他店鋪,增加購買的可能性,從而提高了商場的整體銷售額。

近年來,隨着社交媒體的普及,不少餐飲店鋪通過打造獨特的裝修風格、提供創新的美食或優質的服務,成爲了網紅店鋪。這些店鋪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大量的粉絲和關注度,能夠吸引大量消費者前來打卡、拍照、分享。這種網紅效應不僅爲店鋪本身帶來了可觀的客流量,也爲所在的商場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度。因此,商場更願意引入具有網紅屬性的餐飲品牌,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與此同時,商場作爲一個綜合性的購物場所,通常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勢能。知名商場往往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購物和休閒,因此也成爲衆多餐飲品牌爭相入駐的熱門地點。加盟商通過入駐知名商場,可以充分利用商場的品牌勢能,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同時,商場也會通過宣傳和推廣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入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此外,對於加盟商而言,入駐知名商場不僅能夠借力其品牌影響力,還能享受到穩定的客流,因此,雙方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局面。

第四,商場的改變其實只是一個表象如何生存纔是關鍵。面對市場環境的劇變,商場的轉型已成必然。如何優化業態組合,提高顧客的到訪頻次和停留時間,從而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的轉變,成爲商場運營的關鍵。這要求商場管理者不僅要關注餐飲業態的引入,更要注重整體體驗的營造。例如,通過舉辦主題活動、藝術展覽、親子娛樂等,增加顧客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大型商場依靠餐飲業續命的現象,是傳統零售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適應性調整。這不僅僅是業態上的簡單轉換,更是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的全面革新。未來,成功的商場將不再是單一的商品銷售場所,而是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活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商場需要不斷創新,深度挖掘消費者需求,構建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活力,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