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揪心陪伴失智父 王麗月看診更體貼病患

王麗月(左)與父親國外旅遊合影。圖/王麗月提供

母親早逝、由父親扶養長大的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麗月,雖然父親有心臟病、攝護腺肥大等疾病,生活仍可以自理,又因住在同一社區,她在照顧上並沒有太大問題,直到父親出現失智症狀,才讓身爲醫師的她意識到,「看病不只是開藥而已,包含病人看診的交通、居家照護等都需注意,以同理心爲病人全方位思考」。

老父裝着假牙找假牙

「過去父親雖有些慢性病,但只要幫他叫好計程車,還是能自行到醫院看診。」王麗月說,沒想到,2019年疫情爆發前後,他開始忘東忘西,找不到假牙最後發現是在自己嘴裡,脾氣變暴躁,有時走着走着會有差點往後倒的狀況,就醫診斷罹患了失智症,從此,在照顧父親上,兄弟姊妹們特別空出更多的時間參與陪伴。

王麗月眼泛淚光述說着,父親發病前,每年孩子寒暑假期間,她都會帶着父親一起全家出國旅遊,到世界各地去看看不同的風景,那時候是最幸福的時光;父親發病後,也讓她格外珍惜與父親的相處機會,現在每週六無門診期間,會帶着父親去看診,也陪着父親一起散步。

心臟退化卻無病識感

「近年父親的心臟慢慢退化,走路容易喘,曾經兩次119送急診,發現有心律不整,又因爲失智較無病識感,讓家人很擔心。」王麗月認爲,因爲疾病關係,父親的飲食要更注意,不可吃高鉀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等,因此她常煮餐食給父親吃。

王麗月有一個姊姊、兩個弟弟,在父親病情惡化後,大家開始輪流照顧。但她的公婆也有心血管疾病,加上患有失智症、憂鬱症的阿姨及姨丈都需要照顧,她一起照顧五名長輩。不過,她樂觀且正向看待,笑稱「以前買菜還要分批煮,如今一次煮一大鍋分給被照顧的長輩,更加方便也是好事」。

長照2.0助分擔照護

王麗月不忍將父親送去日照中心照護,後來發現政府推出的長照2.0有多項服務,可協助面臨的照顧困境,因此她申請使用,也算是幫忙分擔照護上的辛苦。現在她看診時,更能以同理心爲病患設身處地着想,都會跟有需要的病患提起政府的資源。

「從父親身上學到很多。」王麗月心有所感地說,以前看診就是指出症狀、開藥就好,現在看診都會跟病患主動說明,面對有些病患擔心申請過程繁瑣,她也可以家屬的身分耐心地跟病患解釋。

盼政府強化銀髮機構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以後長者會愈來愈多,王麗月認爲,政府在一些銀髮機構及相關活動還可以做更多,讓長者更受照顧,例如社區的電子產品教學班、才藝班等,尤其很多獨居老人若沒有事情做,失智會更嚴重,而下一代要承受這些照顧責任也很辛苦。

王麗月有好多角色,不僅是醫師,也爲人女兒、人妻、人母(兩個兒子),感嘆現在除了照顧好父親,真的就是要把握當下,「也跟家人說要找時間多陪陪父親、爺爺」,與家人更珍惜相處的時光。

每年寒暑假,王麗月(左一)都會帶着父親(右一)一起全家出國旅遊。圖/王麗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