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討論酒店高質量增長時,究竟是在聊什麼?

8.26億人次!7534.3億元!今年的“超級黃金週”確實釋放了消費新活力,但短期樂觀背後亦有隱憂。

積攢了三年的出行需求集中爆發的同時,也帶來了供需矛盾、價格飆升等諸多難以迴避的問題,廣被吐槽的“堵、貴、體驗差”的老毛病也捲土重來。

海南三亞、雲南西雙版納的部分豪華型酒店假期價格上漲近3倍,經濟型酒店的價格也普遍翻倍,青島某酒店價格直接翻10倍,北京甚至出現212元一晚的樓梯間房。

爲旅遊省錢,甚至有人想出花費30元在醫院躺椅上過夜的“妙招”。

對此,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和攜程創始人樑建章聯合發文,建議調整節假日製度,促進錯峰出行,以提升旅遊體驗。

舊的難題疊加新的市場環境,酒店行業面臨的考驗仍在繼續。

雖然當下酒旅市場火熱正酣,但高光時刻不會一直持續,高質量發展仍是擺在酒店行業面前的必選項。

其實早在中秋國慶假期之前,國內酒店價格就一直在上漲。

國慶人流量的激增,更是將酒店這種供需失衡的矛盾放大,最終帶動了國慶酒店價格的上漲。

酒店價格普漲的背後,一方面原因是供不應求,酒店供應在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所有的出行需求。

過去三年特殊背景下,國內酒店行業遭遇重創,酒店供給短時間內難以恢復。

中國飯店協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酒店業設施27.9萬家,較2020年初減少17.5%;客房總數1426.4萬間,較2020年初減少19%。

《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與2020年相比,2022年經濟型酒店客房數量減少了355.9萬間,中、高檔、豪華型酒店客房分別減少了22.7萬、29.5萬、6.9萬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酒店屬於重資產投入,即便在疫情已經結束,想要短時間內迅速增加酒店數量幾乎不可能實現,至少需要兩年左右的緩衝期。

如果全國有4億遊客出行,即便按照兩人住一間房間來計算,那麼也至少需要2億個房間,已經達到了實際供給能力的10倍。

在這種供需嚴重失衡面前,必定會出現酒店難訂的局面,即使能訂到,往往也必須接受酒店漲價。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近年來很多酒店集團的產品結構都在升級,雖然經濟型酒店數量仍在增長但佔比逐漸下降,中高端酒店佔比在持續上升。

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一線城市中端以上酒店佔比達到49.85%,相比2019年增加了15%,而經濟型酒店則下降了18%。

去年華住、首旅分別關停了142家、298家經濟型門店,但分別新增了363家、133家中高端門店;錦江最近4年新增酒店中,經濟型門店佔比不超過10%。

供需錯配下,漲價自然無可厚非,疫情三年的連續虧損,酒店追求利潤也能理解,但讓消費者承受溢價,有待商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在短期內爆發性旅遊熱,並沒有多少真正的贏家。

酒旅市場供需矛盾能通過錯峰出行解決嗎?

有幫助,但不能完全解決。

錯峰出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面協調,民衆有沒有錯峰出行的意識,也是需要認真思考和分析的問題。

此外,同一個單位,多個人同時調整休息時間是否可能,是一個問題。不同的單位,制度上是否統一,也是一個問題。

目前來看,錯峰出行的建議很好,只是實現的難度較大。

雖然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消費恢復強勁態勢,但通過進一步觀察遊客消費行爲可以發現,今年國慶出遊,遊客消費整體更加理性,並沒有降低旅行品質的要求,更注重性價比。

據去哪兒網數據顯示,十一前夕,用戶預訂酒店前平均搜索量爲15次,較2019年平均增加7次,漲幅平緩且性價比優勢更爲突出的高星酒店,成爲用戶反覆比價之後的新選擇。

此外,在火爆黃金週的背後,不同類型的住宿方式也逐漸興起。作爲住宿業的參與者,酒店也很有必要深入剖析用戶的選擇傾向,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今年國慶假期,邊疆遊、“3C遊”、反向遊今年興起的同時,城市民宿、小木屋、房車等非標準住宿模式也逐漸火熱。

攜程數據顯示,多地因音樂節舉辦,也帶動了民宿預訂量的倍增增長。這反映出音樂節類活動已經成爲用戶選擇目的地的重要誘因。

根據各住宿平臺數據顯示,民宿訂單較2019年同期均增長超過一倍。其中鄉村民宿的增速更高,達到接近五倍。

數據顯示,野營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11倍,露營地服務銷售收入也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一倍。

今年長達8天的超長假期,使自駕成爲出行主要方式,露營正好契合用戶近距離接觸自然的需求。

不難看出,房源分散、產品個性化、經營主體多元化的非標準住宿正在蓬勃興起,成爲許多人的住宿選擇。

相比無法改變的外部環境,面對諸多挑戰,酒店想改變現狀,多向內求才是核心,更應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高性價比優質服務。

作爲住宿業的參與者,酒店更應緊跟出行消費新需求,豐富符合消費需求變化、兼具特色的住宿產品結構。

正如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在2023環球旅訊峰會上所言,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爲中國酒店業的一大關鍵詞。

他認爲,酒店高質量發展有幾個重要指標:

一是行業總供給和總需求能實現基本平衡,這是高質量的一個標誌;

二是消費者的滿意度,包括性價比和體驗度等;

三是酒店的開發商和投資者要能賺到錢。

很明顯,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爲酒店行業的共識,很多酒店品牌已經開始身體力行踐行之。

一方面,諸如萬達、富力、世茂等地產系酒店經歷了近幾年的不斷出清,其運營模式已經由“重”變“輕”,疫情三年更是出清了大量低效單體酒店和運營本來就存在嚴重缺陷的長尾品牌。

另一方面,各大酒店集團也果斷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努力使產品更加適合新常態下的市場。

其中,錦江已開始從上到下重新對其旗下品牌進行了梳理,逐步確立了打造高質量酒店品牌發展的路徑。

此外,從去年開始華住就圍繞着高質量提出了發展轉型目標:

從過去追求規模化發展到精益化發展轉型,從追求中國速度到追求中國質量轉型,從打造中國產品到打造中國品牌轉型。

在產品設計、人才培養、組織升級、數字化研發等方面,華住都提出要圍繞着高質量運營的要求持續提升。

首旅也明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業務規劃、實施路徑及支撐體系,提出未來五年乃至十年,首旅如家的下半場都將圍繞“專精特新”不斷自我強化。

正如中國旅遊研究院戴斌院長認爲,2023年,是我國旅遊業從市場復甦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轉折點,也是旅遊及諸多相關產業重構之時。

今年的酒旅市場恢復固然喜人,但供需失衡的現象不容忽視。

酒店應充分吸取今年市場的收穫和教訓,認識到進一步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在優化產品結構上長期發力,迴歸經營,聚焦服務升級,提高專業化服務體驗,實現良性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讓酒旅行業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回暖。

統籌丨勞殿 編輯丨阿聰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酒管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