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行至“決定性時刻”:三季度淨利潤降63.8%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焦文娟 報道

“過去買大衆汽車因爲價格實惠,現在買一輛中國製造的汽車更便宜。”一位德國的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4月,在大衆德國工作三年的Antonio決定離職。對此,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感嘆,自己做了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慶幸自己早早離職的同時,他也感受到德國汽車市場“寒冬已至”。

今年以來,大衆在風波中掙扎前行。

當地時間10月30日,大衆汽車集團披露了其三季度財報,量利承壓是大衆今年的主基調。財報顯示,大衆集團全球第三季度銷量同比下降7.1%至217.6萬輛;同期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9.8%至18.9萬輛。今年第三季度,大衆汽車集團淨利潤同比下降63.8%至15.7億歐元,其營業利潤同比下降41.7%,降至28.6億歐元。截至2024年9月底,大衆汽車部門的淨現金流爲33億歐元,同比下降32.7%。

第三季度的業績拖累了大衆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績單。今年前三季度,大衆汽車集團實現營收2372.79億歐元,同比增長0.9%;營業利潤129.07億歐元,同比減少20.5%。

自今年4月以來,大衆汽車的全球月銷量均全球同比下滑。2024年,大衆汽車每個季度的營業利潤均同比下滑,難以企及2023年的高度。

開年還在對未來保持樂觀態度的大衆,今年7月和9月兩次下調業績預期。9月28日,大衆汽車再度下調了預期,預計今年在全球市場的交付量下調至900萬輛左右。同時,其今年的預期利潤率約爲5.6%,低於此前的6.5%-7%。

比業績壓力更受關注的是,大衆今年國內外市場都深陷輿論風波——在德國市場,大衆面臨成立87年來首次關閉本土工廠的壓力,在中國市場則被爆出裁員、高管醜聞等。大衆汽車此前回應德國媒體稱:“公司正處於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

財報發佈當天,大衆深陷工會風波。大衆與德國IG Metall工會正進行第二輪談判。董事會希望減薪 10%,而IG Metall則要求加薪 7%,雙方在薪資問題上存在分歧。

實際上,在德國,大衆的很多決定都需要和IG Metall以及大衆汽車勞資委員會協商,才能確保決策順利實施。但近來大衆與工會處於“劍拔弩張”的態勢。在德國市場,德國IG Metall工會認爲大衆的目前的動作“可能摧毀大衆汽車的核心”,並威脅將在12月進行罷工。

此次工會風波的導火索是大衆高層關閉工廠的決策。從9月開始,大衆就已經公開表示,大衆正考慮首次關閉其在德國的一家汽車製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廠,並終止自1994年實施的就業保護協議。該協議主要用於保障員工在2029年年底前不會被裁員。而終止協議也意味着大衆從2025年中旬就可以開始裁員。

當地時間10月28日,大衆汽車勞資委員會主席妮埃拉·卡瓦洛表示,大衆管理層計劃關閉至少三家德國本土工廠,並裁員數萬名,其中位於下薩克森州奧斯納布呂克的工廠被視爲 “特別危險”。該工廠曾承接保時捷718 Cayman以及其他大衆車型的生產。

這是大衆自創立以來首次關閉本土工廠。勞資委員會還表示,大衆希望將所有員工的月薪削減10%。未來將有兩輪的凍結薪資,2025年和2026年不會上調薪資。

從2020年開始,僅2023年銷量回暖實現同比增長12%外,大衆在全球市場的年銷量均同比下滑。

關閉工廠、裁員是大衆面臨汽車市場變革的“自救”之舉,但卻激化了與工會的矛盾。

背後更核心且緊迫的需求是降本。早在2023年,大衆已經開始實施的降本計劃—— “加速前進(accelerate forward|road to 6.5)” 計劃開始,目標在 2026 年實現降本 100 億歐元。此前據第一財經報道,大衆表示正實施一項“KI 10” 的績效項目,目標是在三年內(以 2023 年爲基準)將降低 20%固定成本和人員成本。

然而,節衣縮食並未改善大衆的狀況。2024年,大衆汽車每個季度的營業利潤均同比下滑,難以追上2023年的數據。大衆表示,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業績受到固定成本增加以及重組的影響。

“就競爭力而言,德國作爲一個製造業基地正在進一步落後,因此必須採取果斷行動。”大衆汽車集團全球CEO奧博穆(Oliver Blume)稱。大衆還指出,目前德國工廠的成本較高,比預期的成本高出25%至50%。工廠、裁員成爲了大衆的無奈之舉。

歸根到底,電動化的壓力還是波及大衆的本土市場。“歐洲的汽車銷量越來越少了,來自亞洲的新競爭者還在不斷進入市場。蛋糕變小了,餐桌上的客人卻更多了。”9月8日,奧博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擁抱新勢力,是大衆爲自己的未來謀轉型。在三季報中,大衆披露了一項1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投資美國新勢力車企Rivian,投資形式爲無擔保可轉換債券。今年6月,大衆宣佈與Rivian成立合資企業,旨在共享電動汽車架構和軟件,未來用於兩家公司共同開發的車型。

相似的情節也在中國市場發生。在中國市場,大衆整體銷量疲軟。財報顯示,大衆第三季度在中國的銷量爲71.15萬輛,同比下降15%,中國市場是銷量下滑最大的單一市場。

前三季度,大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同比增長1.5%至1592.98萬輛。大衆預計2024財年其在華合資企業的營業利潤約爲16億歐元。

銷量的壓力進一步傳導至企業內部。今年10月,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獲悉,大衆中國的新一輪裁員仍在繼續, 主要涉及進口車業務,規模近百人。而此前也有媒體報道,去年7月,上汽大衆發佈公告稱,公司位於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廠將永久關停,正式關閉則是在明年。高管醜聞也正影響大衆中國的企業形象。10月,大衆中國的首席營銷官森皮爾(Jochen Sengpiehl)因吸毒被拘留之後驅逐出境。

但在競爭更加激烈的中國市場,大衆在華純電動汽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共計交付純電動汽車5.75萬輛,同比增長5.2%;前三季度累計銷量14.8萬輛,同比增長26.5%。這一成績已經超過寶馬和部分新勢力品牌。作爲對比,前三季度,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累計交付超過7.6萬輛新能源車;極氪同期累計交付量則爲14.29萬輛。

與其他搖擺的德系品牌相比,大衆在華的電動化策略顯得更加堅定,選擇專門成立合資公司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近年來大衆看重的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下稱“大衆安徽”),專注於生產新能源汽車,其工廠的首款車型已於2023年年底投產。今年7月,大衆安徽旗下車型ID.與衆在安徽合肥上市,但銷量平平。不過,大衆並不依賴ID.與衆走量,而是計劃到2026年再推出4款包括SUV和轎車在內的新車型。

在華的新勢力盟友,大衆則堅定選擇了小鵬。2023年7月,大衆宣佈與小鵬簽訂合作協議,決定在中國B級汽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基於G9平臺的大衆品牌車型;12月,大衆投資超50億元,以4.99%的股權佔比成爲小鵬的第三大股東。雙方合作開發的新車型預計將在2026年面世。

行至歷史時刻,市場正等待大衆這艘巨輪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