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賣掉保時捷,英特爾賣掉Mobileye
有一定概率,你會很快看到全世界首個一千億美元的IPO上市,也會看到最強芯片公司英特爾也開始通過子公司造車了。
最近曝光的兩條有關公開募股上市消息,並不是證券市場裡的兩朵小浪花,如果暢想或者推導一下,你會有別樣的發現。
大衆汽車考慮將保時捷獨立IPO上市,這個新聞其實傳了挺久,但這一次給出了大致的金額規模和股權變動模式。而英特爾打算讓Mobileye在明年IPO上市,這也不是投資之後“摘桃子”,而是英特爾面對AMD等競爭對手的一次出牌。
這兩條消息的共同點,也絕不只是“都有IPO”,深層內涵在於:電動車跟自動駕駛太有前途,也太燒錢了。
於是,汽車和芯片兩大領域裡的龍頭公司,都開始絞盡腦汁擺弄自己的家產。
“兩個一千億美元的故事”
天文數字的金額,總是在那裡blingbling。
這第一個1,000億美元,來自保時捷獨立IPO以後,“可能”實現的市值。按照爆料者的說法,獨立保時捷的市值在450~900億歐元左右,最高值可以換算爲1,010億美元,或者6,500億人民幣。嗯,看來3個保時捷,就可以償還了恆大的債務。
有人也許會問,這不是有個保時捷公司已經上市有股票了麼?怎麼又要再IPO一遍?
哦,我們幫你簡單回憶一下本世紀頭十年那場曠世之戰:
大家都知道大衆和保時捷兩家車企背後的控制者,是保時捷(也翻譯成波爾舍)和皮耶希兩個姻親家族。2005年開始,保時捷和大衆開始互相吞併,其實幕後是兩個家族的代言人在搏鬥——大衆監事會主席費迪南德·皮耶希,和保時捷掌門人沃爾夫岡·保時捷,他倆也是表兄弟。
保時捷SE,其實是爲了方便資本運作設置的“殼”,我們通常所說的保時捷汽車公司,簡稱是保時捷AG。所以,在幾次股權操控和引入外援的血戰之後,大衆汽車100%持股保時捷AG,而保時捷SE以53.3%表決權和31.4%股份成爲大衆汽車最大股東。也就是說,保時捷汽車還沒有獨立上市。
那麼爲啥大衆現在又變了主意?考慮把好不容易吞進來的保時捷汽車公司分出去獨立上市?爆料者說了,這是由於大衆打算獲得更多資金,用來支持開發電動汽車、軟件和智能化汽車。
股權運作模式也很奇特。保時捷-皮耶希家族當然不想放棄保時捷汽車公司,爲此,他們打算通過保時捷SE賣掉一部分大衆汽車股權,有可能籌集大約150億歐元。
當然,保時捷家族也不可能放棄大衆汽車。以大衆當前700~1,00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看,籌集150億歐元大概需要讓出15~20%的股權,完成籌集之後“幕後老大”手裡還能剩下12~16%股權,以及更大比例的表決權。現在大衆第二大股東是德國下薩克森州,11.8%股權和20%表決權。故而,保時捷家族就算賣掉一部分大衆股權,依然還是頭號股東。
第二個一千億美元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英特爾正式官宣了打算安排旗下Mobileye自動駕駛汽車業務IPO。
比起大衆方面有關保時捷IPO的三緘其口,英特爾和Mobileye真是落落大方。大衆安排保時捷上市的消息,只有一心改革、但被內部宮鬥弄得焦頭爛額的迪斯放出風來,說是“考慮過”,然後上面的爆料又被保時捷方面稱之爲“純猜測”,大衆則閉口不談。
而英特爾這裡,大搖大擺告訴我們:時間是2022年年中之前;英特爾在交易後仍將是大股東;由Amnon Shashua領導的Mobileye執行團隊也將留任。
理由也說了,當前英特爾受到AMD等勁敵的衝擊,丟失了市場份額。今年2月掌舵的首席執行官帕特·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決心改革。“到本十年末,汽車芯片市場將達到1,150億美元。”這是英特爾的預測,也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一千億美元”。
這兩個一千億美元,其實都指向了同一個深度思考方向:汽車行業的重度投資領域,在於電動化和智能化。
大衆這邊回血,英特爾那邊造車
汽車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自動駕駛,處於大爆發式增長階段。但是這只是硬幣的一面,比較光鮮亮麗的一面,側重的是市場份額和銷量。反過來,在盈利、完善的商業模式角度,以及前期超高投入的層次,那就是沉重、陰暗的一面。
講真,至少在這個錢的問題上,對大衆的動機,我是信的。
要知道,MEB平臺的開發成本,都達到了500億歐元的級別,一點都不比當年首開模塊化先河的MQB平臺省錢。何況,接下來的PPE高級電動車平臺,規模也不會低於之前的MLB+MSB平臺。
大衆股價
這還僅僅是電動化一個領域的開銷,再算上或許更燒錢的智能化——之前大衆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就曾經亡羊補牢,覺得大衆軟件實力不行,一下子就招募了一萬個軟件工程師來組建團隊,想想看,騰訊研發人員總共也就2萬人,這麼多高薪碼農,養着不要很多資金麼?
然而,在看好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方向上面,其實英特爾站在了大衆同一個陣營——因爲消費電子和其他傳統芯片,英特爾被AMD等公司夾擊,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更有前途的“藍海”。
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英特爾就要開始製造車規級芯片了,原本汽車MCU等芯片,由於製程低、芯片市場營收佔比低,並不受重視。然而一場“芯荒”徹底顛覆了汽車與半導體行業的觀念,按照英特爾和博世等企業的觀點,以及IHS等諮詢公司的看法,芯片短缺起碼會維持到明年第三季度。
“第二個一千億美元”,誘惑着英特爾在做轉型,往汽車芯片業務裡投入更多砝碼,甚至,通過子公司變相“造車”。
Mobileye的底細,大家也相當熟悉,來自以色列的自動駕駛芯片大咖,特斯拉早期智能化駕駛的真正幕後操控者,Eye Q3/4/5芯片現在廣泛應用於各大車企,2023年推出Q6。2017年,英特爾斥資150億美元收購Mobileye,此後,世上沒有一家獨立的Mobileye公司,只有“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業務Mobileye”。
最近Mobileye做了兩件事,被它和英特爾拿來大肆宣傳:一是出貨了第1億個EyeQ芯片系統,二是推出了一款自動駕駛六座乘用車——其實就是拿蔚來ES8(參數丨圖片)(參數丨圖片)改出來的驗證車。
其實,“造車”兩個字經常被誤解,英特爾和Mobileye肯定不會做一個翻版的特斯拉整車品牌,但是並不妨礙開發出類似比亞迪給滴滴代工的滴滴ONE車型。因爲從2022年開始,Mobileye將在特拉維夫和慕尼黑用於無人駕駛叫車服務。
這並不能否認,英特爾對汽車業務抱有極大的期望。例如2020年,它以約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oovit——和Mobileye是老鄉的一家以色列初創公司,專注於地圖數據,能夠集成到乘車服務中。未來該部門以及從事激光雷達和雷達開發的英特爾員工將成爲Mobileye的有機組成部分。
沒錯,英特爾還在嚷嚷已經贏得了與全球30多家頭部汽車製造商的合同,並且Guidehouse Insights研究公司的數據也經常被翻出來打廣告,“Mobileye擁有全球約80%的高級駕駛員輔助視覺系統市場份額”。對了,Guidehouse Insights的前身,就是Navigant Research,全球第一家自動駕駛實力排行榜的作者,每次都被特斯拉排在末尾。
好了,我們可以得到兩個老生常談的結論:汽車行業很有前途,電動化和智能化加持,英特爾都來趕趟兒,大衆也在想辦法加碼;但新能源和自動駕駛是兩個燒錢的大坑,保時捷和Mobileye都要IPO來換錢。
問題在於,看完“兩個一千億美元”的故事,你會對這兩個老生常談印象更爲深刻,而且有可能立馬也投身到浩浩蕩蕩的潮流中,卻不再是嗤之以鼻,“新能源都是騙補,智能化都是圈錢。”
畢竟,咱們都愛錢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