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降薪第一槍!三甲通知:年薪降20萬,績效停發
轉自:科研集中營
今年以來,多地衛健委公開表示醫院要過緊日子。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官網
醫院又開始降薪了
近日,各大平臺,醫生朋友們表示新一輪降薪潮來了,特別是大型醫院。
深圳一名醫生透露,深圳各大醫院紛紛開啓降薪模式,“降薪潮”來襲,醫院或將面臨艱難處境,“苦日子”還將繼續。
在相關評論區,深圳某大三甲一位主任表示:“這次深圳大型醫院的降薪潮針對的是高薪醫生,資歷不深、收入低的醫生不用擔心。”
翻看評論區,職級不同的醫生都在反映降薪。
都在大倒苦水
有的說績效降低30%,有的說降低50%。
北京同仁醫院日前被爆出,夜班費從單次130元降至65元。原來每月的績效在1.5萬元左右,現在只能拿到約7000元,總收入也降至1萬元左右。
來自廣東的某位內科主治直接曬出 2023 年和 2024 年的收入明細:
如果說小醫院病源減少是因爲受到大醫院的虹吸影響,那麼省級大三甲又爲何病人減少呢?
筆者粗淺地認爲有這幾個原因:
基層醫療水平提升、私立醫院分流;
健康意識提高、互聯網醫療影響;
服務質量與體驗不佳、科室設置不合理;
醫保政策引導、經濟壓力影響等。
還有目前大環境的影響下,很多大城市的人口流失嚴重,這也導致了一部分的病人減少。
所以降薪的現象它真的存在,而且很廣泛。
醫療行業的魔幻現實主義
"全國降薪潮"這可不是什麼都市傳說,而是實打實的"寒冬童話"!
前幾年,人人都說當醫生好啊:有編制,有保障,收入高!家長們擠破腦袋要把孩子往醫學院送,誰成想,這會兒連三甲醫院的"鐵飯碗"也開始漏水了。
想當年,我們醫學生讀書的時候,解剖課上對着福爾馬林泡着的大體老師傅學習,考試周熬夜到眼冒金星,把《內科學》當枕頭墊。圖啥?不就圖將來能有口飯吃嘛!
最近醫院裡流傳着這樣一個段子:
護士:主任,我想請假。
主任:爲什麼請假?
護士:我想去賣盒飯。
主任:別走!留下來一起賣!
笑着笑着就笑出眼淚來了在抗疫一線衝鋒陷陣的白衣天使們,現在卻要精打細算。以前開車上班的改騎電動車了,去星巴克的改喝速溶咖啡了...
"從白衣天使到白菜價格"的華麗轉身嗎?
更有趣的是,現在醫院裡還流行起了新的"三大員":省電員、省水員、省紙員。走廊不必要的燈全關了,醫生辦公室裡的暖氣調到最低,連衛生間的水龍頭都被調教得只出一條細細的水柱。
現在醫院裡還颳起了"副業風"。有的醫生開始直播科普,有的護士週末去開網店,還有的技師研究起了攝影。
"不要問醫生爲什麼要搞副業,要問副業爲什麼這麼吸引醫生。"
不過,我們還是要保持樂觀!畢竟春天總會來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