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AZ血栓頭暈 40歲女獲救濟金250萬

國內14日新增874例COVID-19本土個案,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新北市新增360例最多,許多民衆前往江子翠篩檢站進行採檢,確保自身健康狀況。(張鎧乙攝)

疾病管制署近日公佈最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結果,共有7案核予救濟,其中1名40多歲女性接種AZ疫苗後診斷爲血栓並血小板低下症後羣,核予救濟金250萬元,爲目前非死亡個案中救濟金額最高者;另有1名臺南民衆接種莫德納疫苗6日後死亡,核予救濟金50萬元。

根據疾管署公告之會議紀錄,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該次共審議48件新冠疫苗相關個案,其中39案不予救濟,另9案核予救濟,金額自5000元至250萬元不等。

核予救濟金額最高的爲臺北市40多歲陳女性,因接種AZ疫苗13天后出現頭暈、全身無力、頭痛症狀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D-dimer嚴重上升,診斷爲血栓並血小板低下症候羣。由於該個案無慢性病史,也沒有其他相關疾病史,綜合研判與接種新冠疫苗相關,核予救濟金250萬元。

另有一名臺南民衆於接種莫德納疫苗6日後死亡,死因爲心因性猝死及心血管疾病,病歷並未記載其他疾病史足以解釋死因,因無法確定死因與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50萬元。

新冠疫苗開打以來,外界對於VICP審議標準多有關注,難免質疑爲何死亡個案只領到50萬救濟金,卻核予血栓個案高達250萬元?不具名VICP委員指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明定不同標準的給付金額範圍,例如:無法確定關聯性的死亡個案,給付金額範圍爲30到350萬元。

他強調,每個個案的給付金額都經過多面向考慮及綜合判斷,死亡與否並非唯一判斷標準,大家最關心的是「和新冠疫苗是否有關」,也會考量疾病嚴重度、平均餘命、本身生活狀況等,例如個案正值青壯年,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可能核予較高的救濟金額。